回覆列表
  • 1 # 安夏

    一、瑤族花棍舞的形態特徵:

    1、豐富的表現內容

    瑤族花棍舞的內容與其居住環境有密切關係,瑤民主要居住在山林裡。主要靠遊山狩獵、刀耕火種生存。有表現瑤家人的“狩獵舞”和慶祝豐收、從事農活的“豐收舞”、“農事舞”:表演者手揮花棍而舞。表示驅邪趕鬼,有表現瑤家人的“祭祀舞”;瑤族人民愛唱山歌、民歌。特別是男女對歌,有表現瑤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舞”、“節慶舞”等,充分展示了瑤族花棍舞藝術的無窮魅力。

    2、完整的表演程式

    花棍舞的魅力在於它的舞蹈表演性強,形式多樣。在表演時,人數較多,有著完整的的表演程式。在上場之前必須有一領頭的人示意,接著所有人齊吆喝一聲“嘿嘿……”後集體出場,並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有規則的相互穿插,變換隊形,有男女對跳、圈舞等等,舞至高潮時,眾人齊發出“嘿嘿……”聲,同時揮舞花棍集體退場或直接造型結束。

    3、簡樸的舞蹈特徵

    從舞蹈動作上看,瑤族花棍舞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特點。花棍舞的舞蹈特徵是步法簡練,動作古樸、優美,有獨特、規範的舞蹈動作。

    花棍舞的動作一般是單手轉動花棍,也可雙手握花棍轉動。轉動時,可在身體的上下、前後、左右等多個方向抖動和轉動花棍,時而用花棍的兩頭敲打身體的多個部位,如肩、腰、腳、臀部等。

    花棍舞要求腳的動作、步法變化多樣,如原地屈膝、行進、踢步(前踢、後踢)、跳踢步、矮子步、搖步、跳蹲步、山羊步、滑步等幾十種步法,與耍花棍相互配合。隨著歡快的音樂聲,不斷的進行隊形變化,形成一片壯觀而熱鬧的場面。表演樸實而極富情趣。

    4、明快的音樂特徵

    全南縣瑤族人民愛唱山歌。瑤族花棍舞的音樂多源自瑤族山歌,以三聲音階為主。瑤族山歌分“長面中”、“短面中”兩種。長面中節奏較自由,大多數落音均為自由延長音。襯詞較多;短面中較明快,多為3/8拍子節奏,節拍較為規整。音域不寬,多為四小節一句共四句十六小節的方整性樂段結構。兩者音調都是由“do mi sol”組成,mi do之間大三度的下滑音圓潤自然。

    二、瑤族花棍舞的審美意蘊:

    花棍舞蘊涵了全南縣瑤族人豐富的審美趣味和美學追求,優美動聽的歌聲,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節奏明快的音樂,描繪出一幅幅瑤族人民生活樂趣的美麗畫卷。瑤族人對美的理解別出心裁,獨具一格,追求“自然美”是瑤族花棍舞的審美基礎和本色。無論是來自繁華的都市,還是鄉村僻野。都會被這濃郁的美學情趣所感染,從中得到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

    1、民族精神價值

    全南縣瑤族花棍舞再現了瑤族遊山狩獵、種植苞米薯芋和培育香菇等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既有民族的血和淚。也有民族的自尊自愛自強,反映了瑤族人民熱愛勞動、不畏艱險、熱愛生活、頑強生存的民族精神。建國前,瑤族人民社會地位低下,遭受的壓迫和苦難比漢族勞動群眾更為深重,建國後,瑤族人民與漢族人民一樣翻身作主人,參與國家政治活動,從此。瑤族人民過上了和諧幸福的生活。

    2、文化藝術價值

    全南縣瑤族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瑤家人保持著獨具特色的服飾、語言和生活習俗。男衫黑色立領,對襟佈扣;女衫藍色斜開襟,陪以鑲有花邊裝飾的短圍裙。他們衣褲的衣領口、袖口、褲足邊均裝飾有兩條平行白邊。男性用2米多長、10釐米寬,兩頭繡有花飾的黑色圍布裹頭。女性用兩塊正方形的布疊合整齊,四邊用綵線鑲聯,前面兩角任其翹起,後面兩角縮成半圓。做成略成三角形頭帕,供結婚後戴扎,未婚女子則用彩條花巾扎束。瑤族服飾雖不追求色彩的鮮豔,但依然顯得樸實而活潑。每逢喜慶節日,他們都會身著漂亮的瑤族服飾,忘情的跳起花棍舞,展現他們的民族風情和幸福生活。

    3、旅遊開發價值

    2001年,由作曲家袁大位作曲,舞蹈家肖建榮、謝筱春編導的民族風情舞《瑤族花棍舞》在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中獲獎;2002年,由贛州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承辦的贛南優秀民間民俗藝術調演中,歌甜舞美,風情濃郁的全南《瑤族花棍舞》,把瑤族明晰的舞蹈形象從大山深處帶了出來,表達了瑤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願望;2003年,在“騰飛全南”紀念全南建縣100週年文藝演出中,全南縣瑤族花棍舞表演隊表演的舞蹈《花棍舞》深受觀眾們的喜愛:近幾年來,贛南舉辦了幾次重大的活動等,在活動中,都有花棍舞表演。國內外來賓都被花棍舞那精湛的技藝、精彩的表演所吸引並讚歎不已。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全南縣投資200多萬元為瑤族同胞鋪通了12公里長的通村公路,大力改善瑤寨的居住、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該縣挖掘整理當地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精心打造以穿瑤族衣、吃竹筒飯、看花棍舞為主要內容的“瑤族風情一日遊”線路,吸引了大量縣內外遊客。瑤山村景區已經形成為當地的旅遊品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封紅包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