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娛樂八卦集結地

     辛毗  辛毗,字佐治,穎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本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其先人東遷。當初,辛毗跟隨其兄事袁紹。曹操任司空時,徵召辛毗,他不受命。官渡戰後,辛毗事袁紹的兒子袁譚。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鄴城,上表推薦辛毗任議郎,後為丞相長史。公元220年,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後賜廣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穎鄉侯,食邑三百戶,後為衛尉。公元234年,諸葛亮屯兵渭南,司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為大將軍軍師,加使持節號。諸葛亮病逝後,辛毗返回,仍任衛尉。不久,逝世,諡肅侯。  家族成員:兄長辛評,長女辛憲英,兒子辛敞.  辛毗也是三國時期一個有膽有識的治世之才;他能夠洞察時勢,深謀遠慮。加之他性情耿直坦率,剛正不阿。所以,不論是他仕魏王曹操,還是仕文帝、明帝時,都有過很好的諫言。未投曹操之前,辛毗在袁譚麾下。袁譚袁尚兄弟相殘時,袁譚派辛毗到曹營中求和。曹操開始很高興,後來變了主意。他想讓袁兄氏弟相鬥,自己先取荊州。辛毗從天下全域性的角度分析,認為奪取河北最重要“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有了河北就有了 牢固的基礎。再說取河北易而取荊州難,取河北則袁氏兄弟不相救,“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而“荊州豐樂,國未有釁”,百姓不乏衣食,國內沒有矛盾,既得天時又得人和。所以只能先取河北鄴城。曹操對辛毗的分析極為贊同,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破鄴城後即委以重任。辛毗非常重視民情,關心農業生產,體恤百姓。他認為國家實力的強弱,關鍵在於人心的向背和農業生產狀況,只要百姓生活有保障,國家就富足,軍隊就強盛。文帝在位之初,曾欲興兵伐吳。辛毗認為不妥,他勸諫文帝“修范蠡之養民,法管仲之敬政,則充國之屯田……兆民知義,將士思奮,然後用之,則役不再舉矣。”顯然,他的治國方針是正確的。青龍二年,司馬懿在與諸葛亮的對峙中司馬懿應眾人數次請戰要求辛毗,與諸葛亮對決,辛毗不聽,可見這時掌握兵權的是辛毗不是司馬懿,三國志裡也有說:”明帝以毗為大將軍軍師,使持節,六軍皆肅,準毗節度,莫敢違犯.”  魏略裡也說:宣王數數欲進攻,毗禁不聽.宣王雖能行意,而每屈於毗.  辛毗為人剛正,常常犯顏直諫。曹丕曾準備把冀州百姓遷移到河南十萬戶,辛毗及群臣的諫言他都不採納。辛毗“隨而引其裾”,繼續陳述自己的意見,其忠心輔國之志可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錢的人怎麼做一個長期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