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下許多為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諦。誠信——人們說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們更應該把誠信二字作為做人的基本原則。
宋慶齡奶奶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她當了國家的副主席後,她誠信的高尚品格仍不變。一次,她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說了一句話:“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
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美德指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主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信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有時還真有點難,可是,我曾聽過發生在宋慶齡身上的另一件事:
有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藉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裡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旦失去信用後,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了。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只有以誠待人別人才能以誠待你。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與支援。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千萬不能欺騙別人,當你欺騙過他(她)後,你就永遠不能再得到他的信任。有的同學借了別人的錢卻長時間不還,他得到了一點錢,卻失去同學的信任和友情,這是多麼得不償失啊!
誠信猶如一潭清澈幽雅的湖水,寧靜、淡泊、美麗,她總是以自己樸素而又潔淨的面容向人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可就是這樣一潭清澈、幽雅、淡泊的湖水會讓你的人生更加完美。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下許多為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諦。誠信——人們說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們更應該把誠信二字作為做人的基本原則。
宋慶齡奶奶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她當了國家的副主席後,她誠信的高尚品格仍不變。一次,她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說了一句話:“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
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美德指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主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信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有時還真有點難,可是,我曾聽過發生在宋慶齡身上的另一件事:
有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藉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裡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旦失去信用後,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了。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只有以誠待人別人才能以誠待你。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與支援。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千萬不能欺騙別人,當你欺騙過他(她)後,你就永遠不能再得到他的信任。有的同學借了別人的錢卻長時間不還,他得到了一點錢,卻失去同學的信任和友情,這是多麼得不償失啊!
誠信猶如一潭清澈幽雅的湖水,寧靜、淡泊、美麗,她總是以自己樸素而又潔淨的面容向人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可就是這樣一潭清澈、幽雅、淡泊的湖水會讓你的人生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