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94532266695

    一個錯用成語要想轉正,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錯誤義項從字面上解讀至少說得通;

    2、錯誤義項剛好沒有對應的正確成語,或者說,雖然有正確的成語,但過於冷僻;

    3、使用錯誤義項的人數夠多,形成足夠大的使用群。

    現在來看“差強人意”這個成語。“差”是勉強、馬馬虎虎、尚可的意思,“強”是振奮的意思,從字面上解讀就是“勉強使人滿意”。假如硬要將“不夠滿意”定為“差強人意”的標準用法,則會與成語本身的字面意義造成衝突,不符合第一個條件。其次,如果要表示“不夠滿意”,可以用“美中不足”,“不盡人意”等成語替代,因此不符合第二個條件。再者,稍具一定語文水平的人,誤用這個成語的人數不會特別多,也不滿足第三個條件。

    再來說“空穴來風”這個成語。先表明一下立場,我是支援“空穴來風”轉正的。

    首先,“空穴來風”典出宋玉《風賦》: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這個故事裡,楚襄王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激動地說“快哉此風”,宋玉乘機拍馬屁,說這風是大王所獨享的,“枳句來巢,空穴來風”,枳樹的枝丫彎曲,因此引鳥來築巢,壁上有空洞,因此才能引風來吹。宋玉此言,是為了說明一件事物的發生必然有其憑藉的條件。按此理解,空穴來風的意思就是事出有因。但是,這僅僅是一個比喻。假如不考慮上下文,單純從字面上來看,一個破洞引來了風,這個比喻既能解釋為事出有因,也可以解釋為捕風捉影,無中生有,至少滿足了第一個條件。其次,“空穴來風”的錯誤義項沒有特別精當的成語可以替換。雖然也存在“無中生有”等近義詞,但“無中生有”含有較強的貶義,隱含著“刻意捏造”這樣的意思,而“空穴來風”即使含有貶義,也是較輕的。再說“無中生有”也不如“空穴來風”來得形象。這就滿足第二個條件。再者,從平常閱讀中來看,“空穴來風”用來表示“沒有依據的推測”頻率還是相當高的,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因此,“空穴來風”才能夠在眾多的誤用成語中脫穎而出,順利轉正。

    其實,成語說到底也只是一種語言工具,是為實際應用而服務的。許多作者常常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成語。典型的例子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實這個成語本來寫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是道教用語,表明修行的艱難。本來是個很好的成語,可惜實際中我們要表達的,往往是邪不壓正的意思。於是呢,大部分人在引用這條成語的時候,都有意或無意地寫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是典型的市場導向型的結果。

    真正要細究起來,不少成語、俗語都是屬於誤用。比如“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有眼不識金鑲玉”“有志不在年高”等等。但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成語剛好填補了語言應用的空白,滿足了大家的需求,因此反而比本尊更流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人安排好了路,但自己想要創業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