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
努爾哈赤,是後金的開國之君,清朝建立後被追封為清太祖。主要成就有統一女真部落,創立八旗制度,建立後金政權。
2、皇太極(1592—1643年)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後金的第二位大汗,是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清朝的開過皇帝,前後在位17年,大力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主要針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主要成就兩徵北韓,滅察哈爾;建立清朝,促進滿族封建化;
3、順治皇帝(1643年--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即愛新覺羅·福臨,皇太極第九子,6歲繼帝位,25歲駕崩,在位18年,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主要成就:遷都北京,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全國
4、康熙皇帝(1654--1722年)
清聖祖康熙皇帝即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一個皇帝,被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窗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主要成就:擒鰲拜、平三藩、臺灣,親征準噶爾,大敗沙俄侵略軍,發展經濟
5、雍正皇帝(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清世宗雍正皇帝即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帝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主要成就: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改革,設立軍機處
6、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即影視劇中的乾隆皇帝,在位60年,讓出皇位後有訓政多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63年,是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後期奢靡,閉關鎖國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主要成就:清朝達到全盛,開創十全武功,內外賓服
7、嘉慶皇帝(公元1796年登基(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死後才獨掌大權,深惡貪汙,肅清吏治,但效果不明顯。此時的清朝正處在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清朝由盛轉衰。
主要成就:懲治和珅、整頓吏治,鎮壓白蓮教亂
8、道光皇帝(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在位30年時間,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
道光帝的資質並不高,加上社會衰落,和西方的差距拉的越來越大。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戰敗後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主要成就:平定張格爾叛亂、 整頓吏治,改革鹽法、漕運
9、咸豐皇帝(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
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雖然勤於政事:重用曾國藩、提拔肅順、罷免穆章阿等,但處於內憂外患的大清帝國,最後以簽訂一些列的不平等條約收場。
主要成就: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明詔求賢,鎮壓太平天國
10、同治皇帝(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在位14年,卻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駕崩時年僅19歲。
主要成就:興辦洋務運動,史稱“同治中興”。
11、光緒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11位皇帝,在位34年,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援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主要成就:對日本主戰,主持戊戌變法
12、宣統皇帝(公元1909年登基 (在位3年)
愛新覺羅·溥儀是大清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主要成就:丁巳復辟,擔任偽滿洲國的執政和“皇帝”
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
努爾哈赤,是後金的開國之君,清朝建立後被追封為清太祖。主要成就有統一女真部落,創立八旗制度,建立後金政權。
2、皇太極(1592—1643年)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後金的第二位大汗,是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清朝的開過皇帝,前後在位17年,大力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主要針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主要成就兩徵北韓,滅察哈爾;建立清朝,促進滿族封建化;
3、順治皇帝(1643年--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即愛新覺羅·福臨,皇太極第九子,6歲繼帝位,25歲駕崩,在位18年,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主要成就:遷都北京,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全國
4、康熙皇帝(1654--1722年)
清聖祖康熙皇帝即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一個皇帝,被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窗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主要成就:擒鰲拜、平三藩、臺灣,親征準噶爾,大敗沙俄侵略軍,發展經濟
5、雍正皇帝(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清世宗雍正皇帝即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帝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主要成就: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改革,設立軍機處
6、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即影視劇中的乾隆皇帝,在位60年,讓出皇位後有訓政多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63年,是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後期奢靡,閉關鎖國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主要成就:清朝達到全盛,開創十全武功,內外賓服
7、嘉慶皇帝(公元1796年登基(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死後才獨掌大權,深惡貪汙,肅清吏治,但效果不明顯。此時的清朝正處在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清朝由盛轉衰。
主要成就:懲治和珅、整頓吏治,鎮壓白蓮教亂
8、道光皇帝(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在位30年時間,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
道光帝的資質並不高,加上社會衰落,和西方的差距拉的越來越大。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戰敗後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主要成就:平定張格爾叛亂、 整頓吏治,改革鹽法、漕運
9、咸豐皇帝(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
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雖然勤於政事:重用曾國藩、提拔肅順、罷免穆章阿等,但處於內憂外患的大清帝國,最後以簽訂一些列的不平等條約收場。
主要成就: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明詔求賢,鎮壓太平天國
10、同治皇帝(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在位14年,卻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駕崩時年僅19歲。
主要成就:興辦洋務運動,史稱“同治中興”。
11、光緒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11位皇帝,在位34年,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援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主要成就:對日本主戰,主持戊戌變法
12、宣統皇帝(公元1909年登基 (在位3年)
愛新覺羅·溥儀是大清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主要成就:丁巳復辟,擔任偽滿洲國的執政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