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
2 # 穿越再現彼岸
郭一裕這哥們不是科甲出身,他是用錢買來的縣官,因為善於經營官商資本,增加財政收入,逐步從縣官升到山東巡撫,在山東巡撫期間曾經給乾隆皇帝進貢1萬金,這是利用官商營運掙來的給皇家個人的。因為進貢金手爐被免了職充軍,皇帝允許他用錢贖罪,而後郭一裕還做了河南的按察使,三品官員,死於任上。沒多大事,就是降了一級而已。估計是郭一裕有密摺奏報進獻金手爐之事,才會有這樣的結果。郭一裕是漢臣、非科甲出身,在官場也是個聽胡,做生意拿手。他沒有那麼大的膽子聚斂錢財。
聯合進貢金手爐,是郭一裕和恆文閒談時談到的,恆文時因戰功獲得雲貴總督職務,這個地方比較窮,利用給皇帝進貢的機會,大肆聚斂錢財,本來1金兌換10兩白銀,他和地方官員來了個1金兌換20兩白銀,聚斂錢財。被審問時將責任推給乾隆皇帝,這個莽夫,責任自己揹著就行了,還吧皇帝拽上,這是找死的主因。郭一裕估計沒資格摻和這套腐敗鏈,而且收金子只承認是為了增值而已,真會說話啊。
在乾隆年間發生了一件“高官”貪腐案件——金手爐案件,雲貴總督恆文和雲南巡撫郭一裕合謀貪汙,搜刮民財被百姓揭發,乾隆震怒,處死了恆文,而郭一裕只是受到了奪職充軍,為什麼同樣的罪行,處罰卻有天壤之別呢?
▲恆文和郭一裕
金手爐案情其實並不複雜,可以說很簡單。但處理二人的結果卻讓人玩味無窮。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滿洲正黃旗人,清初名將、軍事家恆文因功擢升雲貴總督,主要負責雲、貴兩省的軍事、民生事務,同時督撫雲南巡撫。清朝設定的總督目的就是監督制約巡撫,防止巡撫一方獨大。巡撫雖然比總督低一級,但巡撫相當於一省之長或省委書記,手中握有地方實權。
當時的雲南巡撫叫郭一裕。郭一裕,湖北漢陽人,他的經歷和恆文有所不同,恆文是靠打打殺殺進身仕途的。而郭一裕最初是透過買官做了個知縣,而後透過投機鑽營從知縣到知府,最後做到了雲南巡撫。
▲乾隆
有一天,巡撫郭一裕對總督恆文說,雲貴這個地區窮山僻壤,沒有什麼拿出手的東西進獻皇帝,乾隆帝把咱們都忘了,“扶貧專款”也不給下撥,要不咱們孝敬皇帝一件寶物,也許皇帝一高興,能解決一下咱們財政緊張的局面。總督恆文點了點頭,說,“拿什麼孝敬皇帝呢?皇帝又不稀罕山珍海味。”郭一裕說:“咱們這裡雖然很窮,但是金礦很多。我們何不用金子打造一個“金手爐”。恆文一聽就同意了,這事由他親自主抓。
恆文辦事效率還是比較高的,他馬上下旨讓地方官採購黃金,地方官一見積極性高漲,因為採購就可以得到回扣了,地方官把這任務層層分解交給了“中介商”,就這樣一道食物鏈形成了。
清朝黃金和白銀兌換是1:10,但是地方官和中間商報給恆文購買的黃金是一兩黃金二十兩白銀,也就是高出了市面價格的一倍。這是層層回扣造成的虛高,實際出產黃金的礦主得不到這麼多錢,也就是一兩黃金十兩文銀。中間多出的銀子落入了官商勾結的腰包。
地方官和採購商的算盤打的夠精的,但是恆文打的算盤比他們還要精,他只支付採購來的黃金一兩8文銀子。他也想中飽私囊,低於市面的2兩銀子自然落入了他的腰包。
地方官和中間商萬萬想不到恆文會來這一手,中間差價誰也不想割肉貼出來,只好少給出黃金的礦主。這樣一來,礦主不幹了,沒掙到錢不說反而賠錢,由於採購黃金涉及的面廣,雲貴兩省礦主群情激奮,大有造反之勢。
雲南巡撫郭一裕是官場老油條,一看這事壓不住了,為了保命上書揭發總督貪汙,乾隆接到摺子很詫異,心想恆文是根正苗紅的旗人,又是戰功赫赫的武將,不應該犯這種低階錯誤吧?於是就讓劉墉的老爸劉統勳去徹查。
結果劉統勳到了雲南一審問,恆文就如實招了,他說購買黃金是為乾隆帝打造“金手爐”,是進獻皇帝的寶物。還交代是郭一裕的主意。劉統勳接著審問郭一裕,郭一裕一口咬定購買黃金不是為了打造金手爐,而是為了保值。這就是郭的聰明之處,責任不能往皇帝身上推。自己出了事自己抗。恆文一個武將哪會想到這些呢?
劉統勳把案情彙報給了乾隆,乾隆看罷對恆文十分惱怒。於是下旨:
上責恆文;“為大臣,以進獻為名,私飽己橐,簠簋不飭,負恩罪大。宣諭賜自盡。“恆文事發自一裕,尚彼勝於此。”特許(郭一裕)其納贖。為什麼同樣的罪行,乾隆對二人處置如此天壤之別呢?恆文賜死,郭一裕去職充軍。據記載,三年後,郭一裕提出交銀子抵罪,乾隆答應了,過了不久,郭一裕出任河南按察使上任去了,交的哪些銀子,不消半年就撈回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郭一裕懂得為官之道。雖然二人違法情節相差無幾,但 恆文堅持稱賤買黃金是為了給乾隆皇帝進獻黃金手爐,將罪責推到乾隆皇帝身上,你想乾隆帝不恨他嗎?他不死誰死呢!郭一裕打死不承認進獻黃金手爐一事,沒有將責任推給皇帝,而是選擇自己背鍋,這樣的大臣,當然能夠引起乾隆皇帝的“格外開恩”,從輕發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