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1.關於古詩文與紀時平明:“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日中:見於《陳太丘與友期》《兩小兒辯日》。人定:“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日暮:“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更定:見於張岱《湖心亭看雪》。夜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暮春:見於王羲之《蘭亭集序》。三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見於王勃《滕王閣序》。

    2.關於古詩文與節日古代詩文中涉及的節日很多,常見的有春節、上元(元宵)、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節日,大部分延續到現在,不過過節的內容和習俗改變了很多。有些節日活動(如婦女七夕乞巧),因為社會生活的變化現在消失了。

    3.關於中國古代紀年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紀年。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係,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在社會動盪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祥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免亡國的命運。當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游泳完畢後手指發皺,這是脫水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