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藏世界

    天皇是不會輕易自殺的,只有確知自己將會被處死,才會做此選擇,這樣可以不讓自己臨刑受辱,但也不會以切腹這樣的方式……只有對天皇表達愚忠的日本武士道,才會因失敗而選擇切腹這種專業的自殺方法……

    本來戰敗的日本天皇是要以頭號戰犯罪行處以絞刑的,但1945年9月27日上午,44歲的裕仁天皇第一次打破至尊至貴的身份,走下神龕,在一位侍從的陪同下,來到下町保險公司“第一生命大樓”,即臨時美國盟軍司令部,向麥克阿瑟提出自己願意承擔戰爭罪責。

    麥克阿瑟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在室內的火爐前坐下,日皇的心情似乎並不沉重,但很緊張。過了好一陣子,驚慌之情也未消失。......我曾極力為他緩和這種緊張的情緒,頃刻間我深深感到了日皇屈辱的苦悶。.......日皇向我表示他願對戰爭的禍害負起全責,願接受我所代表的國家的審判,所以自行前來投案。

    原先我以為日皇是前來求饒的,沒想到竟是挺身前來表明自己願意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

    麥克阿瑟與裕仁交談有60分鐘,當時只有裕仁天皇的保鏢兼宮廷翻譯官奧村勝藏在場,奧村勝藏事後將兩人談話記錄整理成兩份,一份送呈天皇,另一份交日本外務省密封儲存,迄今一直都沒有完全公佈.....這份會晤記錄內容可能會永遠嚴守秘密,就是後來1975年裕仁慶祝登基50週年,有記者曾就此提問,裕仁也是避而不答,僅說:“當初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定,永不透露”。

    可以想見,這次會談,改變了麥克阿瑟對裕仁的看法。不過當時兩人告別時,裕仁曾問麥帥,盟軍會如何處置他?麥克阿瑟明確告訴他:“先生是知道的,按國際慣例,對甲級戰犯一律處以死刑”。......裕仁聽後臉色煞白、心碎形毀,雙手發抖,痛苦地動了動喉節,想說什麼,但又覺得無話可說,就神色黯然的離去了……

    但裕仁萬萬沒想到,自己可以免於戰犯死罪……麥克阿瑟後來結合日本戰後的實際情況,以驚人的嚴肅態度和生動的說服力,向白宮提呈一份緊急報告:“..... 我認為, 如果對裕仁天皇公審處決,必將使全日本國民信仰的支柱徹底崩潰,甚至在日本全國引起反對盟國的瘋狂騷亂和暴動。 處決裕仁日本舉國所不容,我們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則不堪設想,結果可能是歷史的悲劇。因而,我本人作為盟國駐日本的全權代表,出於對日本國未來命運的考慮,決定對裕仁天皇免予戰爭責任的起訴。 如果盟國決意逮捕和作為戰犯處決日本天皇,那麼駐日盟軍統帥部將需要增援100萬作戰部隊.....”。

  • 2 # 詹思丁

    感謝邀請。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裡面看到二戰時期,如果戰敗,很多日本官兵都會選擇破腹自盡,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愧疚和對天皇的衷心。實際上這是日本本所謂武士道精神的集中表現。那麼二致後日本投降了,戰敗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天皇為什麼不自盡,武士道精神去哪裡呢。其實我個人認為天皇之所以不自盡有其原因。

    第一,天皇在日本人和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特殊,幾乎是神的代名詞,是日本人的偶像,更是日本立國之本,這樣的被幾乎神化的人物是不能自盡的。自盡就意味著自己承認犯錯,自己承認有罪,這對普通的官兵沒什麼,但是對天皇來說就是個大問題。作為神的象徵的天皇永遠是正確的,是不會犯錯的,這是日本人的精神所繫,如果連天皇也自盡了,那就是說天天保佑日本國祚的神承認犯錯,而且犯的是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試想一下,神如果變成了罪犯,這對日本的國民精神來說將是何等的打擊。日本還何以在世界之林抬頭。所以,如果天皇自盡,就等於是自己把日本送向真正的萬劫不復的深淵。天皇本人深深明白這一點,所以即使本人想認罪,他也不會自盡,被別人判決有罪,和自己承認有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保住了天皇,才會保住日本人長久以來的精神支柱,日本的復興才有精神保證。無論事實這樣,天皇度不能自盡。

    第二,這是國際形勢造成。美國依靠兩顆原子彈,一方面加快了日本投降的步伐,另一方面也趕在蘇聯前面控制了整個日本。鑑於東歐、中國,特別是北韓半島的教訓,美國立志要獨享日本的控制權,也就說要由美國一家來決定日本未來的命運,這是美國失去中國之後的最重要戰略步驟,而日本統治者本來對投降也不是心甘情願,只是攝於美國原子彈和盟軍的局勢實力,才不得不投降,所以儘量保留天皇成了日本同意配合美國的條件,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美國放過天皇,日本則全力配合美國的戰略,甘做沒美國的小弟。所以有了美國的庇護,日本的戰後清算很不徹底,天皇的保留,也造成日本右翼勢力始終不願意認錯的重要原因。總之,有了美國的存在,天皇不必自盡。

    綜合以上兩點原因,天皇有沒有最已經被模糊化。他不能自盡同時也已經不需要自盡。這也是日本戰後至今一直對二戰結果不甘心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可粉是什麼。跟咖啡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