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聞古史

    說起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我們不難想到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和親的故事,文成公主作為唐太宗最寵愛的一個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是作為皇帝的金枝,面對自己的婚姻大事又有著諸多無奈,皇帝的公主也不乏有下嫁給臣子為妻的先例,可偏偏自己又生在唐朝堪堪起步的階段,更是無法隨心所欲,與其被逼著嫁去吐蕃,倒不如心平氣和主動嫁過去,如果可以憑自身一己之力,維繫好唐朝和吐蕃百年的和平,也算是報答了故鄉十餘載的養育之恩。

    印度在吐蕃以南,兩國之間有喜馬拉雅山脈作為阻礙。就算吐蕃大軍能翻越山脈,作戰時的物資供給也是個大問題。作戰時間稍長,吐蕃便會陷入僵局。其次,印度相較吐蕃緯度低,氣溫極高,不利於騎兵作戰。 吐蕃是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適應了相對低寒的氣溫,一旦到緯度低氣溫高的印度,便會產生不適。在這種情況下,吐蕃騎兵很難發揮出優勢。

    糧食是每一個國家都跟需要的東西,當時的吐蕃種出來的糧食本來就不是很多,這樣一來整個國家的人都吃不飽那肯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吐蕃看來看去就看上了唐朝的土地,在唐朝的有一段時間可是鼎盛時期,那時候吐蕃就看到唐朝的繁華。有比自己國家的土地還肥沃的地方還這麼的近。吐蕃當然得死磕了,這塊肥肉可不能讓別人吞了。

    而屢次的大敗唐軍獲利,這就讓吐蕃更加的囂張,進而就更頻繁地對唐朝發動戰爭。因此,吐蕃屢次的進犯大唐並非是自不量力找死,反倒是他們當時確有與大唐抗衡的實力,才敢一直與大唐為敵。直到9世紀之後,由於過於頻繁的戰爭以及內部的矛盾,吐蕃開始日漸衰弱,再也無力對外發動戰爭。唐宣宗晚年時期,河西、隴右等地又再次的歸附於大唐。

  • 2 # 史海鉤陳

    從地理上來說,青藏高原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再往南是恆河平原,落差一下達到5000米左右,而北部是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地勢起伏相對比較平坦。

    從山脈走向來看,基本是東西走向。所以谷底也是東西走向為主。

    從氣候來看,南部由於高山阻擋,降水充足,能通往高原地區的河谷大多是原始森林密佈,河流落差極大,水流湍急的地區,不便於通行。北部和東部則不同,由於距離海洋較遠,降水較少,地勢相對緩和,通行難度較低。

    青藏好遠南部主要是河谷農業佔比較高,北部畜牧相對發達,

    從這些因素來看,你覺得是向東北擴張的成本低一點,還是向南擴張的成本更低了?

    新中國建立後,最後通公路的縣就是位於藏南的墨脫,以前修的路,一場大雨就沖毀了,每年都有好幾個月要交通中斷,對於戰爭,如果交通中斷,就是失去了後勤,那還打什麼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去你家翻東西,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