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05810270731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指對某人產生好感後,當他對你有同樣的情感的時候,就會抗拒接觸,甚至不再喜歡ta。這類就是迴避依戀型別的伴侶。

    成年人依戀表現為三種“依戀風格”,這三種類型是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安全性依戀的人群享受親密行為,而且通常是溫暖有愛的,

    焦慮依戀的人群十分渴望親密,常常對戀愛關係全情投入,但是同時又擔心伴侶是否同樣哎她們,

    迴避依戀的人則將親密行為等同於獨立性的喪失,她們不喜歡親暱。

    不同型別處理關係會各不相同

    對於親密行為和伴侶關係有不同視角

    採用不用方式處理衝突

    對性愛持有不同態度

    對於自身訴求和需要的溝通能力有高下之分

    對於自己的伴侶和親密關係有不同的期盼

    依戀風格從何而來?依戀風格是原生家庭的產物,取決於幼時所受到照顧的方式,若父母很敏感,有足夠精力照顧,往往孩子通常都是安全型,若父母迴應不能及時甚至不能照顧,孩子就會發展為焦慮型,而父母疏離,離異,冷漠,不迴應請求,就會發展成迴避型。當然這只是片面的因素,也有後天諸多影響,但是原生家庭的因素是佔比最大的。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伴侶是迴避型,你屬於焦慮依戀型,當他感覺到親密和愛戀與日俱增,就會本能推開你,因為這種依戀風格決定伴侶的疏離,而焦慮型就會越加緊逼,預示著難以集中精力工作,日思夜想戀愛關係,包括對於伴侶做的一切都會高度敏感,無視朋友和家人的建議,只想傾盡多有接近伴侶。兩個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導致明明深愛對方卻難以維持下去。她青睞親密,而他卻只想保持獨立,羞於親暱。

    渴望完美的人格傾向

    小A結婚一年了,和老公的關係屬於不冷不熱的,她總是控訴,不知道老公在想什麼,對自己忽冷忽熱,有時候的冷漠叫人覺得很寒心。尤其是自己想要親密,他就會推開自己,有很多次想離婚,可是卻捨不得,感覺得到他是愛自己的,可是關係總是這樣,也不懂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小A的老公就屬於典型的迴避依戀人格,迴避親密動作,面對指控,爭吵通常都是迴避,逃避解決問題。並不是不愛他妻子,只是太過於親密叫他自己沒有安全感就想要本能的逃避。

    這類人內心獨白是”雖然我喜歡你,但是我不清楚如果我不完美你是否還會喜歡我嗎,所以距離太近我會感覺到不安。“

    這類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想把某些優點擴大或者掩藏自己,常說親密關係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適當的距離反而會叫關係升溫,但是很多人無法把控合適的尺寸,導致陷入感情痛苦中無限迴圈。很多人選擇了分手或者離婚,覺得這樣就會結束痛苦,可是帶著這段未能療愈的痛苦再次尋找感情,只能適得其反。

    擁有高迴避人格的人通常很少有朋友,因為一旦關於親密,自我保護機制就會被激發,就會開始疏遠對方。

    他們的方式都很被動,一般有兩種情況:

    1 冷漠的語言擊退對方,保持自己獨立的空間,內心渴望被理解,但是不懂如何表達常常被人覺得無情。

    2 故意保持距離,冷暴力,等著對方主動表態,假如被放棄,就會後退到屬於自己的安全範圍,自哀自憐。

    如何和迴避依戀人格的伴侶相處

    做好心理建設,把他當成正常人,迴避性格並不是“病理性的”只是你覺得他與別人不同,是因為你並不瞭解他,這類是完全可以變成安全型的。叫他們去了解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反應的規律,比如哪些會造成逃避,哪些是難以接受的舉動等。

    幫助他們接受並認識自己,在一起的時候,保持一個安全距離,這樣他就會有獨立的空間適應以及消化這段開始的親密關係。

    不要強迫他們,千萬不要控制對方,不要用憐憫救贖的方式去要求他,只有靠他自己動能才能走出來,你只能是一個引導的作用。而且越試圖硬碰硬的行為只會激化他逃脫的慾望。

    找到正確的溝通方式,假如有不可避免的爭吵的時候,首先要懂得“非暴力”溝通,不要不停傾訴和試圖講道理,是後退一步緩和彼此情緒,冷靜的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玩“套路”。如果你們相處往往在不舒服的感覺爭吵下結束,但是反覆發生,導致你自己會產生疑問“ta為什麼總是這樣?”這可能就是你們一直在玩心理戰,雙方進入一個惡性迴圈中,不能正確的溝通,需要時察覺並表達自己真實需求,關注的是當下發生的事情,而不是“翻舊帳”這樣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需要反覆去練習。

    這類人最鮮明的標籤是“獨立”,他們更需要一個成熟的戀人,並不是依戀人格的戀人。

    最後,送上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怎麼只能充到百分之一個電充不進去了怎麼回事啊?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