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啊哈
-
2 # 石海釣沉
這個問題提的不對,只能說二戰德國是最早使用坦克作為閃電戰手段的國家,而除了德國以外,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有目光敏銳的軍事家發現了坦克的這種妙用。比如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朱可夫,羅科索夫,美國的史迪威,法國的貝當,戴高樂,他們都透過坦克在一戰中的表現以及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出現的暴風突擊隊,不約而同的發現並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重點突破敵軍防線的理論。
一戰中,讓坦克大放異彩的戰鬥當屬康佈雷戰役,戰役之初,英軍透過對坦克進行巧妙偽裝,隱藏坦克蹤跡等手段實現了坦克突擊的突然性。戰鬥中,英軍利用坦克當矛頭 一天之內在德軍防線撕開了縱深達五六公里的口子,俘虜近萬德軍,取得一戰開戰以來單日突破敵軍防線最深、殲敵最多、俘虜最多、傷亡交換比最低等一系列紀錄。
戰後,除了英華人自己外,其他國家軍事家不約而同將此戰例奉為奎臬加以系統研究。唯獨英華人自己,仍抱著老黃曆不放,直到二戰了坦克還是按照海軍艦型標準分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兩種尷尬角色在戰場上互相拌蒜。
法國的貝當和戴高樂等人二戰前都曾積極推動坦克部隊的改革,但法軍內部保守力量過於強大,既得利益集團阻力太大,所以法國雖然坦克數量不少,但一直沒有完全按照集中使用的路數走。
美國戰後重回孤立主義道路 美洲那嘎達地,實在沒有坦克的用武之地,所以僅有少數破爛的雷諾坦克用以訓練,大部分時間美國陸軍都回歸到剿匪部隊的角色裡,所以史迪威巴頓等人儘管有心驗證自己的理論,但卻英雄無用武之地,頂多用坦克去碾壓下退伍老兵的抗議營地。
蘇聯理論也有,實踐也有,坦克部隊一戰後很快就開始了大規模擴建,但由於斯大林的大清洗,圖哈切夫斯基等人要麼被處決,要麼被流放,導致大縱深理論研究的中斷。但相對來說,蘇聯是盟軍陣營裡最重視坦克突擊作用的,儘管也走過英國式彎路,在蘇芬戰爭和二戰初期吃過大虧,但很快就進行了修正,說明坦克大縱深理論在蘇軍內部的深入人心。
德國由於凡爾賽合約限制,只能保留十萬輕裝部隊,不允許擁有坦克等重型裝備,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在蘇聯進行探索和研究,結果反而因為缺少軍內軍外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而獲得了成功。1934年德國宣佈廢除凡爾賽條約限制重新武裝後,很快就有了一支全新的用新式理論武裝起來的坦克部隊。
所以,德國能得以率先使用閃電戰,既是德華人一戰戰敗的痛定思痛,也是風雲際會下的幸運使然。
-
3 # 唐格林奇
有一句話叫窮則思變,當然德國用坦克叢集戰術並不是因為窮,德國使用這種戰術是因為他一戰敗了,一戰中德國投入大量資源和人力,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並有可能取得勝利的情況之下敗了。二戰發起的時間離一戰結束僅僅過去20年,德國本身揹負著鉅額賠款又深陷經濟危機。再加上希特勒和軍方將領們都親身參加過一戰,切身體驗過一戰那種恐怖、慘絕人寰的場面。所以他們非常需要一種新的戰術能讓德國利用有限的軍力取得最好的戰果,不僅僅是坦克叢集戰術,還有空降作戰和特種作戰都是德國首先應用於實戰的。
古德里安
提起坦克叢集戰術,有一個人肯定繞不過去,那就是古德里安,世稱為閃電戰之父。但是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需要澄清,閃電戰不等同於坦克叢集戰術,坦克叢集戰術也不是古德里安發明的。坦克起源於英國,坦克叢集戰術同樣也起源於英國,但是英國軍方沒有實踐這種戰術的動力,他們是戰勝國,按勝利者的思維定勢是沒有必要作出改變的。
閃電戰也不能視為由古德里安發明的,只不過這種戰術非常適合古德里安瘋狂的性格,所以他在突襲法國時取得了奇效,用李德.哈特的話說就是古德里安“拖著整個德國陸軍向前狂奔”。閃電戰的雛形我認為誕生於一戰末期,在西線膠著近3年半的時候,面對每前進一公里就要付出萬人生命和無數炮彈為代價的情況之下,當時的德國也非常需要一種新的戰術帶來突破,否則德國只能被生生耗死,於是一種新的戰術被採用,那就是類似於獨孤九劍的只有功沒有守的戰術,或者叫顧頭不顧腚的戰術,戰術的內容只有一條,突破突破再突破。這是突襲戰術的幾何級放大版,也可能說是閃電戰術的步兵版,英法差一點被一戰時的德國打敗。可是他們沒有吸取教訓,當二戰之時,德國將這種戰術發揚光大,配合空軍、傘兵和坦克叢集戰術,終於在歐洲橫行。
英國與法國的坦克數量遠大於德國,但是受頑固軍方高階將領的影響,坦克只被作為一種輔助步兵的武器被分散到各基層部隊中使用。蘇聯的朱可夫曾在諾門坎戰役中使用過坦克叢集戰術,但是坦克叢集戰術受地形影響比較大,所以無法在多山的芬蘭戰爭中使用。蘇聯在二戰前期剛經歷過大清洗,高階軍方將領被清洗殆盡,能活下來的先想的自保,怎麼可能還搞什麼創新呢?
回覆列表
坦克說白了就是騎兵,騎兵會和步兵混編嗎,這種常識真搞不懂這些所謂的軍事家會不明白,古代騎兵的運用的也是鉗型攻擊,月牙攻擊。騎兵兩翼突擊合圍,中間步兵推進合攏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