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一號

    在《三體》中,三體文明為了自身的延續,他們在發現地球文明之後,派遣星際艦隊入侵地球。顯然,三體文明的科技水平在地球文明之上。那麼,三體文明領先多少年呢?

    宇航科技的差異

    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當一個文明發展到II型文明之時,他們有能力離開自己的恆星系統,所以三體文明至少是II型文明。相比之下,地球文明就連I型文明都沒有達到,人類還未曾出過地月系統,更不用說星際旅行。

    三體文明派出的第一星際艦隊會在太空中收集反物質粒子,透過正反物質湮滅來使飛船加速到最高的十分之一光速。雖然人類現在也能製造出反物質粒子,但距離應用還早得很。如果把人類製造過的所有反物質粒子聚集起來進行湮滅,所產生的能量也只能加熱一杯茶。

    據估計,以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還需成百上千年的時間,地球文明才會發展到II型文明。也就是說,從宇航科技角度來看,三體文明至少要比人類領先幾百年。

    基礎物理學的差異

    雖然三體文明要比地球文明更加先進,但他們擔心人類的發展速度過快,在三體第一艦隊在400年後抵達地球時,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已經超過三體文明。三體文明的發展速度要麼是勻速的,要麼是減速的,此前已經滅絕的兩百個三體文明也都是如此。而人類卻是在加速發展,如果發生技術爆炸,地球文明將很快會超過三體文明。

    為此,三體文明決定利用一種特殊的人工粒子來干擾並且限制人類的基礎物理學發展。三體文明已經有能力操控9個空間維度(弦理論提出11維空間假說),他們可以把三維的質子展開成二維平面,並在上面進行蝕刻,將其改造成超級計算機,然後把它封裝成三維的粒子。

    另一方面,三體文明還能操控強相互作用力,由此來製造出一種表面極度光滑,並且強度極高的材料——水滴。在水滴面前,人類的星際艦隊不堪一擊。

    相比之下,人類文明現在只認識到四維時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還沒有得到統一。如果人類的科技水平想要更上一個臺階,就需要在基礎物理學領域中取得重大突破,這個突破時間沒有人能夠給出。三體文明擔心這一天來得太快,所以先下手為強。

    在現實中,也許只要幾百年的時間,人類就能像三體文明那樣實現星際旅行。但對更高空間維度和強核力的操控,或許非常困難。尤其是更高維度的空間,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它們存在,這完全是一種理論假設。

  • 2 # 科學船塢

    按照當時三體文明剛剛從三體星飛出來時看,他們的文明等級已經高出人類二三個科技時代,也就是需要人類文明再出現二三個科技爆炸才能達到那種地步。

    而三體文明在向地球方向進發的這幾百年中,也經歷了幾個科技爆發時期,包括曲速飛船的研製成功、水滴、智子等一系列科技。

    其實三體文明從一開始也是瞭解過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的,並且也有點懼怕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否則就不會動用智子來鎖死地球科技,因為他們害怕地球在經歷幾個科技爆炸之後反超他們了。

    在我看來,如果三體文明沒有派出智子,沒有智子鎖死地球科技的這300多年,人類文明肯定會反超三體文明,率先研製出來曲速飛船、反物質武器,並且在引力波、量子力學、統一論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突破,到時候,三體文明就怕是千里送一血了。

    至於為何有這方面的自信,其實可以回顧人類的科學發展史,從伽利略-牛頓時代建立科學以來,才短短的三四百年,人類文明已經可以踏足外星球,並且打開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兩扇認識宏觀與微觀世界的大門,而在此基礎上,在三體文明的巨大威懾下,人類文明一定會爆發最大的潛能,取得更大的突破速度,反超三體文明還是有很大機率的。

    三體文明在離開他們的星球時就已經可以建造恆星級戰艦了,而且他們也擁有毀滅一顆恆星的實力,就衝這兩樣,足以讓現代沒有外界壓力的人類文明再發展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都是有可能的。

    有的人有疑問,你上面不是說如果沒有智子鎖死地球科技,人類會在他們到來之前的三百年內反超三體文明,怎麼到現在反而又幾百年甚至千年都無法超越了呢?

    有外界壓力與無外界壓力是不一樣的,在三體文明的威懾下,如果科技不爆炸,那麼爆炸的就是整個人類文明,所以,屆時整個地球人類就會擰成一股繩,在全人類的協同下,在三百年內取得科技飛速進步可能性很大。

    而如果是像現在的、現實的狀態的話,雖然科技一直在發展,但基礎科學領域未見重大突破,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與上述說的情況那是沒法比的,所以基礎科學進展肯定緩慢。

    但無論怎麼說,無論哪種情況,人類文明只要向前發展,總歸會達到三體文明的水平,什麼曲速飛船、恆星級戰艦,這些我們都會有的,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再想的遠一些,即便是超越歌者文明、超越那些邊緣文明、超越歸零者,甚至是超越背後的大神級文明都是有可能的。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伯德條款是否正在摧毀小球市的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