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盪漾的可樂

    秦人表示主要對手是中原六國匈奴只是順手打打而已。至於匈奴如何發展的。事實上匈奴只是一群遊牧部族。並不是國家。直到曼頭的出現統一了遊牧部落。之後騷擾了一波秦始皇。大秦發兵30萬北擊匈奴。打的他們不敢南下放牧。我就知道這麼多

  • 2 # 老馬不識圖1

    匈奴人攤上和漢人為鄰,也是他的命不好。從歷史的長河裡來看,歷史悠久,文化傳承好的基本上都是農耕文明,遊牧民族多是曇花一現,不能長久。他們的生活不穩定,文明不宜保留,亞洲的農耕民族發展早成了氣候,保留了下來。歐洲不行,野蠻的遊牧民族把農耕民族殺的差不多沒有了,只留下了一堆石頭,誰也不認識。如果亞洲不被遊牧民族干擾,會比西方更發達。

  • 3 # 蘇綻

    匈奴並不是大秦帝國的頭號強敵。終秦一朝,儘管匈奴已經日漸崛起,但是對於秦的威脅是非常小的,也完全不具備和秦王朝抗衡的能力。

    匈奴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最早在夏朝就已經開始出現,但是並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管轄方式,更談不上好發展成為強大的國家了。

    到了中原混戰的春秋戰國時期,匈奴開始逐漸發展壯大,但是彼時的實力依然較小,主要還是以襲擾中原國家為主。戰國時七雄之一的趙國在與其他國家逐鹿中原的時候,還可以順帶收拾一下匈奴,趙國大將李牧就有多次北拒匈奴的記錄。

    而與趙國同時期的秦國與燕國,也與匈奴的活動區域相鄰居。但是秦燕與趙國一樣,其重心還是在於與中原各國的較量。對北方的匈奴基本是輕視或以防禦為主。秦朝萬里長城的前身,趙、燕、秦三國的長城,就是出於防禦匈奴而建的。建這個長城並不是實力不如匈奴,而是懶得與匈奴為戰,儘量以工事拒之。

    秦滅六國之際,匈奴南下佔領了河套區域。河套是水草肥美、盛產馬匹之地,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說,在古代的歷史上,誰佔據了河套地區,誰就佔據了主動權。正是在戰國末期佔據河套區域以後,匈奴實力大增,開始迅速崛起成為北方的一支重要勢力。

    而在當時,無論是沒落的中原各國,還是秦國,都始終沒有將匈奴作為頭號強敵對待。事實上,匈奴當時與其他國家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不過,其崛起的狀態也不容忽視。

    秦滅六國以後,向南開始攻伐百越,向北來時遠拒匈奴。彼時匈奴羽翼日漸豐滿,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其結果是匈奴大敗,“(秦軍)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由此可見,秦朝時匈奴與秦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到了秦末漢初,以及在楚漢相爭期間,匈奴才再一次崛起,也才第一次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不過匈奴的極盛,已經在漢朝時期了。

    匈奴是漢朝的頭號強敵,但並不是秦朝的頭號強敵,其崛起之時,與秦還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 4 # 世界史圖鑑

    匈奴作為華夏族的老鄰居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存在,由於本身沒有記載淵源並不明確可知,但大體源流還是比較清晰的。早在堯舜禹時期,我們就與北方的民族交戰過多次,原先北方民族大都散居在黃河流域,在與華夏族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北移,長期遭到華夏族的打壓。最終與草原土著合流形成日後的匈奴部落,由於草原環境承載力有限,在人數較少的時期北方民族一般不會南侵。

    但隨著中原地區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匈奴人數的增多,南方地區物資的生產大大超過北方草原地區,搶奪成為匈奴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對華夏族群的一大特點。這時已經是春秋戰國時期。而說來也巧,匈奴的發展幾乎與我們逐漸統一的步伐相近,這時中原各國尤其是臨近北邊的秦、趙、燕都築長城防禦。匈奴的存在確實給當時的各諸侯國帶來了不少的壓力,在諸侯混戰的同時還要顧及北邊的防禦。秦趙大戰的時候趙國的主力就是由於防衛匈奴而無法南下從而導致長平慘敗,但也有人說李牧的軍隊即便回師也於事無補,畢竟對付匈奴的戰法與秦軍不同,在此不做過多介紹。

    對於匈奴的明確起源現在依然有些疑問,雖然史書中有關於匈奴的介紹,但華夷、夷夏觀的存在使得匈奴的起源總是被自居華夏正統的中原人士所貶低,不是被打敗的部落遷徙過去、就是由於某個鬥爭失敗的華夏部落首領被髮配到哪裡進而形成的。匈奴最早的起源已經不可確考,但其本身也是有一定的民族融合確是一定的。本身的一部分在商周時期與當時的華夏族雜居也是不爭的事實。

    由於匈奴本身的文明成度不如華夏族高,因此經常受到民族歧視排斥的困擾。從古代人們給他們所起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當時的北方諸民族在華夏族中的地位。匈奴的崛起也是很快的,冒頓單于與秦二世生於同年而兩者卻把兩大帝國帶向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匈奴由此強大,而中原地區則陷入持久的戰亂。但南方的農耕世界擁有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因此恢復後實力強大。但匈奴就不行了政治基礎是依靠軍事實力短暫形成的,經濟力量薄弱,一場大災就可導致全族滅絕。這也是秦漢時期南北雙方對峙的基本形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番動漫《盾之勇者成名錄》值得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