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馬伕,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草捆綁在木棍上,在馬兒的面前晃來晃去。這樣一來,馬兒為了夠著眼前的青草,就拼命往前跑,再往前跑,但卻始終夠不到那捆草。
題主的孩子就像是這匹拼命奔跑的馬兒,由於想要的玩具一直像青草一樣在眼前晃盪,一直受到「誘惑物」的刺激,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孩子的反應沒問題,問題是,題主是否希望孩子成為故事中被別人控制,一直疲於奔命卻毫無所獲的馬兒?
我家也遇到過類似的事。
有一次,我家小萌在放學後和同學約好一起玩,對方拿出了爆裂飛車,可以變形、合體、彈跳,非常炫酷,明明手裡有兩輛車,但就是不給小萌玩。
他倆平素關係不錯,算得上是「鐵哥們兒」,但這一次,對方特別珍惜這個玩具,想自己玩,又希望全世界都看到自己在玩,於是不停地拿到小萌鼻子底下,講述爆裂飛車有多好玩,並且小手舉著在他面前晃來晃去——但,只讓小萌摸,就是不讓小萌玩。
小萌在一旁那個眼饞勁兒啊,好幾次他都瀕臨情緒崩潰,一仰頭、小臉擠成一團,嗷地一聲,隨時都要哭出來。
我相信,對方不是故意想傷害小萌的感情——他自己很喜歡和珍惜爆裂飛車,又希望向全世界表達自己擁有這個玩具的欣喜之情;並且,他一向小萌炫耀,就能引起小萌強烈的反應——這更是讓他覺得有趣,於是一再去重複這一行為。
對方因為缺乏同理心,所以傷害到了小萌,自己卻毫無感知,該怎麼辦才好呢?
一開始,我帶小萌走開了,去操場玩別的東西,轉移了他的注意力。脫離了「誘惑物」的刺激,小萌逐漸平靜下來,並且開始和我一起撿各種形狀奇怪的石頭,有黑色的、有分層明顯的、有心形的……
正當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爆裂飛車又突然出現在了我們面前——原來這小子一個人玩,自覺無聊,又開始刺激我家小萌了。
於是我俯身,在小萌耳邊說了一句話,過了一陣,對方居然把爆裂飛車主動遞給他玩了!
這句話就是「別理他,我們假裝石頭更好玩!」
我和小萌裝作興高采烈地玩石頭,這個石頭像鴨子,這個石頭像恐龍,鴨子和恐龍打起來了,太有趣了……不去理會旁邊拿著爆裂飛車炫耀的同學,於是他把原本舉得很高的玩具放下了,好奇地問我們:「我也想玩石頭,行嗎?」
「不行!」這次輪到4歲半的小萌說話了,「我們玩的可不是一般的石頭,這是宇宙超級無敵爆裂大石頭,它可以變出各種動物,會彈跳,會撞擊,還能組合成石頭變形金剛呢!」
「我也要玩!」對方被小萌繪聲繪色的描述吸引了,緊盯著我們手上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
「說了不行就是不行了!」小萌說,「這些爆裂石頭,可比你的爆裂飛車好玩多了!」
對方氣呼呼地走開了,一邊走,一邊再度舉起了手中的爆裂飛車,自己嘟噥著開始玩。
過了一會,我和小萌真的用手中的石頭開始構建了新的世界,有好人、有壞人、有裝備,真的玩得歡呼雀躍,沉浸其中!
就在我們要進行最後的大對決時,爆裂飛車又一次出現在了眼前——這一次,是小萌的同學用手遞到我們面前的:「讓我和你們一起玩爆裂石頭吧,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爆裂飛車。」他小聲地說道。
於是我們一起開始了最後的對決,又將爆裂飛車當做這個戰場上的武器,參與了進來。
面對一定得不到的「誘惑物」的刺激,最好的辦法是將孩子抱走,遠離了刺激,也就沒有了哭鬧,這是最常見的做法,也正是題主的做法。
但如果不方便抱開呢?
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教孩子直面和處理問題。
方法一:對方不具備同理心,那就讓對方也感受到「想玩卻玩不到」的心情,再提出交換的要求,就可以滿足雙方的需求了。
方法二:對方肯定也有非常想要的東西,當你直接問他想要什麼時,他說不出來,這是因為他的思路也被眼下新奇的玩具卡住了;但當你拿出他最想吃的巧克力、最想玩的手機時,他可能就心動了,就願意交換了。
方法三:對方有玩具,但玩具始終是拿來玩的;如果他發現和你玩得更開心,比如你能教他一起玩、發明新的玩法,也許就會願意分享。
方法四:告訴雙方,他們是一夥的,不能惹哭對方;並且,如果兩人不哭不鬧能好好玩,可以給他們一些少有的獎勵,例如稍後可以一起去看動畫電影等。
……
如果對方就是個熊孩子,連帶著對方家長也很熊,就是以踐踏別人的自尊為樂趣,正如一開始那個又想馬兒跑,又不想馬兒吃草的人一樣呢?
那就果斷地帶孩子轉身走開,並且教給孩子人生的重要一課:
遠離那些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
現在小萌也來知乎啦,目前剛5歲的他,只能用影片回答問題。
有一位馬伕,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草捆綁在木棍上,在馬兒的面前晃來晃去。這樣一來,馬兒為了夠著眼前的青草,就拼命往前跑,再往前跑,但卻始終夠不到那捆草。
題主的孩子就像是這匹拼命奔跑的馬兒,由於想要的玩具一直像青草一樣在眼前晃盪,一直受到「誘惑物」的刺激,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孩子的反應沒問題,問題是,題主是否希望孩子成為故事中被別人控制,一直疲於奔命卻毫無所獲的馬兒?
我家也遇到過類似的事。
有一次,我家小萌在放學後和同學約好一起玩,對方拿出了爆裂飛車,可以變形、合體、彈跳,非常炫酷,明明手裡有兩輛車,但就是不給小萌玩。
他倆平素關係不錯,算得上是「鐵哥們兒」,但這一次,對方特別珍惜這個玩具,想自己玩,又希望全世界都看到自己在玩,於是不停地拿到小萌鼻子底下,講述爆裂飛車有多好玩,並且小手舉著在他面前晃來晃去——但,只讓小萌摸,就是不讓小萌玩。
小萌在一旁那個眼饞勁兒啊,好幾次他都瀕臨情緒崩潰,一仰頭、小臉擠成一團,嗷地一聲,隨時都要哭出來。
我相信,對方不是故意想傷害小萌的感情——他自己很喜歡和珍惜爆裂飛車,又希望向全世界表達自己擁有這個玩具的欣喜之情;並且,他一向小萌炫耀,就能引起小萌強烈的反應——這更是讓他覺得有趣,於是一再去重複這一行為。
對方因為缺乏同理心,所以傷害到了小萌,自己卻毫無感知,該怎麼辦才好呢?
一開始,我帶小萌走開了,去操場玩別的東西,轉移了他的注意力。脫離了「誘惑物」的刺激,小萌逐漸平靜下來,並且開始和我一起撿各種形狀奇怪的石頭,有黑色的、有分層明顯的、有心形的……
正當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爆裂飛車又突然出現在了我們面前——原來這小子一個人玩,自覺無聊,又開始刺激我家小萌了。
於是我俯身,在小萌耳邊說了一句話,過了一陣,對方居然把爆裂飛車主動遞給他玩了!
這句話就是「別理他,我們假裝石頭更好玩!」
我和小萌裝作興高采烈地玩石頭,這個石頭像鴨子,這個石頭像恐龍,鴨子和恐龍打起來了,太有趣了……不去理會旁邊拿著爆裂飛車炫耀的同學,於是他把原本舉得很高的玩具放下了,好奇地問我們:「我也想玩石頭,行嗎?」
「不行!」這次輪到4歲半的小萌說話了,「我們玩的可不是一般的石頭,這是宇宙超級無敵爆裂大石頭,它可以變出各種動物,會彈跳,會撞擊,還能組合成石頭變形金剛呢!」
「我也要玩!」對方被小萌繪聲繪色的描述吸引了,緊盯著我們手上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
「說了不行就是不行了!」小萌說,「這些爆裂石頭,可比你的爆裂飛車好玩多了!」
對方氣呼呼地走開了,一邊走,一邊再度舉起了手中的爆裂飛車,自己嘟噥著開始玩。
過了一會,我和小萌真的用手中的石頭開始構建了新的世界,有好人、有壞人、有裝備,真的玩得歡呼雀躍,沉浸其中!
就在我們要進行最後的大對決時,爆裂飛車又一次出現在了眼前——這一次,是小萌的同學用手遞到我們面前的:「讓我和你們一起玩爆裂石頭吧,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爆裂飛車。」他小聲地說道。
於是我們一起開始了最後的對決,又將爆裂飛車當做這個戰場上的武器,參與了進來。
面對一定得不到的「誘惑物」的刺激,最好的辦法是將孩子抱走,遠離了刺激,也就沒有了哭鬧,這是最常見的做法,也正是題主的做法。
但如果不方便抱開呢?
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教孩子直面和處理問題。
方法一:對方不具備同理心,那就讓對方也感受到「想玩卻玩不到」的心情,再提出交換的要求,就可以滿足雙方的需求了。
方法二:對方肯定也有非常想要的東西,當你直接問他想要什麼時,他說不出來,這是因為他的思路也被眼下新奇的玩具卡住了;但當你拿出他最想吃的巧克力、最想玩的手機時,他可能就心動了,就願意交換了。
方法三:對方有玩具,但玩具始終是拿來玩的;如果他發現和你玩得更開心,比如你能教他一起玩、發明新的玩法,也許就會願意分享。
方法四:告訴雙方,他們是一夥的,不能惹哭對方;並且,如果兩人不哭不鬧能好好玩,可以給他們一些少有的獎勵,例如稍後可以一起去看動畫電影等。
……
如果對方就是個熊孩子,連帶著對方家長也很熊,就是以踐踏別人的自尊為樂趣,正如一開始那個又想馬兒跑,又不想馬兒吃草的人一樣呢?
那就果斷地帶孩子轉身走開,並且教給孩子人生的重要一課:
遠離那些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
現在小萌也來知乎啦,目前剛5歲的他,只能用影片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