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書合理

    【名著《水滸傳》以南宋宋江一夥梁山聚義為故事,只反貪官不反朝廷地轟轟烈烈幹了一番事業,那處於元末時期的作者施耐庵到底是處在一種什麼樣的條件和環境下寫出的呢?】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為什麼寫此書,一定是借書發表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一些主張、認識和理論的!

    第一,作者的主張:只反貪官,不反朝廷,典型儒家忠君思想!

    施耐庵年輕即才華出眾,有傳說其與明初第一大謀士功臣劉伯溫是同門師兄弟!也有記載施耐庵曾做元末起義軍張士誠的軍師。這也可以證明施耐庵不是那麼簡單的詩人、學者,而是具有實用性知識的謀臣!施耐庵並沒有將民族情緒凸顯出來,也就是他並不反對元朝這個漢人心目中的韃子、異族,反而認為元朝當朝是正統!他也才學而優則仕,年紀輕輕就入朝為官!

    第二,作者的認識:元朝仍然是正統,應該用某種方式修正朝廷!

    施耐庵在元朝朝廷政見與權貴不合,被排擠和輕視,使其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便棄官不做,流落民間!但是,作者所學的孔孟之道,就是忠君,就是找到為朝廷出力的通道!

    施耐庵透過考錄為官不理想,透過張士誠雖然影響其歸順朝廷,但時機不是施耐庵所認可的,就是自己不能從張士誠歸順中打通自己的覲見之路!

    所以,施耐庵安排的宋江入朝時機是經過了幾番選擇的,哪怕是透過李師師這樣的紅塵力量以及朝廷中梁中書的做中!都反映出施耐庵期望能有條直接通天的晉升之道,讓自己的才學為天子所用!他是壓根沒有去想推翻朝廷的,所以離開張士誠後,朱元璋和劉伯溫力邀入夥共謀大業而辭掉的原因!

    第三,施耐庵的理論基礎是君權神授!其作品從宋江的夢見九天玄女開始,雖然是其作品的一種引子,但也體現出他對神道的東西是充分認同的!包括書中吳用以及公孫勝在戰爭中用到的一些玄幻神道手段,都無不反映出施耐庵不僅修習過這些玄幻道家學說,同時也對君權神授都有很深的認同!

    所以,基於以上的這些情勢,當施耐庵無法在現實中找到有效辦法,就只能遠離政治軍事漩渦而躲在世外桃源,透過創作《水滸傳》的辦法來表達出自己心裡所想!

  • 2 # 跟我學公文

    這個歷史上並沒有文字記載。關於施耐庵寫《水滸傳》的環境,經過史學家的考證,大致是說,是在他經歷了很多的社會經歷之後,隱居之時,專注於小說的寫作,最後成書《水滸傳》。但是,有文字記載,說章次的編排,是其弟子羅貫中所編排;也有文字說明,說施耐庵並沒有最後完成書稿,最後幾章,是由羅貫中完成的;但並沒有權威的說法。

    可以肯定的是,施耐庵是一個有大抱負的人,他的政治抱負,一直在激勵著他追求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然而,在元朝那個時代,施耐庵並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身之路,而是在他考中進士之後,在錢塘做官二年,就棄官而去。之後先後與張士誠等人有過較為密切的交往,因為不滿於張士誠後來貪圖享樂,憤而離去。後來朱元璋曾數次徵召,希望他去輔佐,但他一直推脫,並未前往。之後他隱居山野,結廬而居,潛心寫書,74歲時,因病辭世。

    可以看出,當時寫《水滸傳》之時,施耐庵已經經歷過當時的農民起義或稱農民革命,而且他看不慣農民起義領袖的腐化墮落變質,而離開。他也曾當過一方的地方官員,但不滿於當時的現實官場腐敗,而離職。他還曾被開國皇帝朱元璋青睞,但據稱是因為他看不慣朱元璋的做派,而認為道不同,不與謀。他隱於田園,埋頭於寫書,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在自己居所題寫“耐庵”兩字,以鞭策自己耐住寂寞,把書寫好,後來人們就把他稱為“施耐庵”,他也樂於此稱,遂將名字改為施耐庵。其實他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

    當時他的生活應該說比較清貧,寫作的環境,也相對比較平穩和清幽,與外人來往較少。他曾為別人孩子教過私塾,當過老師,以此謀生。應該說,一部成功的偉大作品,其中有作者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撐、價值取向、身邊生活和人物等等在其中。因為他曾經參與過農民起義(革命),他熟知現實中的各種英雄人物,因此,在他的《水滸傳》裡,一個個人物鮮活無比,性格飽滿,義薄雲天。這裡面也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可以說,施耐庵這個人死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地活在《水滸傳》這部偉大著作裡。

    大致上就是這種情況和環境,當然具體環境,因為沒有文字記載,無法細細說明。

  • 3 # 軒轅境飛

    施耐庵一生經歷了元末明初的歷史變革,並且親身參與了農民起義,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如此,當他決定以文學的形式再現那個時代的時候,肯定同時也會反思那個時代,包括政府的黑暗與腐朽,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政治鬥爭的複雜性,甚至個人命運與時代倫理,個體願望與集體目標,傳統思想與生命直覺之間的衝突,都被他寫的精彩至極。這也昭示了一個作家對時代的參與功能和思想的獨立性是造成一部作品偉大品格必不可少的條件。

  • 4 # 居士看世界

    小居士來淺薄的回答一下吧!首先《水滸傳》這本書是不是施老先生寫的在以前還存在一些爭議,現在普遍公認的是他寫的!

    咱們簡單的看看施耐庵的生平,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開始正式進入官場。當了兩年官後,與當時的同僚道不同,辭官歸野。後來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開始寫《水滸傳》,水滸未寫完,施老先生仙逝,他的徒弟羅貫中寫下了後續的幾回!

    說完了他的生平,私以為施耐庵再寫水滸傳時,已經年過花甲,回憶自己的一生,鬱不得志,先後做過朝廷命官,又在起義軍中謀職,這樣看來,當時的朝廷和起義軍都與施耐庵的理想不符合,唯有用書中的人物來表達自己的理想!所以私以為,施耐庵有可能是在寫自己的回憶錄,故事中的主人公從王侯將相到山野痞夫都有,可能也是他在從軍時的所見,以此為原型罷了!有人說施耐庵寫的林沖就是自己,但我看來小旋風柴進更像他寫的自己!本來是大宋的江山有柴家的三分之一,沒想到祖先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了,看不慣朝廷的趙家,也不願與山野流寇為伍,到最後還是加入了梁山的起義軍,這不正是他自己加入的張士誠的隊伍嗎?後張士誠被招安,他極力反對無效,後卸甲歸田,當一教夫了此殘生!他只能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水滸傳》!

    居士寫的不好,學歷低,文筆差,願你不噴!文中有一段借用了百度百科,嫌打字麻煩,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未整容的女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