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邊這本《小小小小的火》靜靜地躺著,翻過的痕跡使書身微微蓬鬆發脹。又是一個讓人著迷的故事,我想這個故事也能給你一點啟發。關於人生選擇,關於走什麼樣的路。
看完這本書,我腦海裡,彷彿可以看見,在美國空曠的土地中間夾著的筆直馬路上,行駛著一輛小小的大眾汽車,米婭母女坐在裡面,小小的車裡塞滿了東西,最顯眼的是那個就像躺在提琴盒子裡的大相機。
她們會流浪到哪裡?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這本新作《小小小小的火》,寫了兩個家庭的故事,單親家庭的米婭母女搬到了位於西克爾高地的理查德森家的出租屋,和他們一家六口產生了交集,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
透過這兩家人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伍綺詩跟我們探討了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需要精心設計、按計劃有條不紊地走下去?還是不需要計劃、遵從內心,跟著直覺走?
作為一個故事,《小小小小的火》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讀者,可是當然,這沒有答案。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作者是偏重後者的選擇的,她希望大家都能遵從內心,過真正想要的生活。因為,她花了大量筆墨去描寫米婭,從一開始的神秘,到借用理查德森太太的調查,去一點點揭開她的面紗,最終公開她的身世。
整個過程中,我們始終感受到的是米婭的善良、真誠、聰明、溫暖。她好像渾身都發著光,就是那種擁有才華的人會散發的光芒,可是,這種光芒卻不刺眼,不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只是很柔軟又溫和。因為她不僅暗自收斂自己的才華,不聲張、不高調,還心甘情願地過著一種窮困而顛沛流離的生活。儘管如此,她還能用自己的小小力量,默默保護著女兒,幫助朋友,關懷著理查德森家的幾個孩子。
而相反,理查德森太太卻跟她完全不同。她富有、進取,擁有穩定的事業和生活,對自己的人生很有規劃和掌控力。可是,在這個表面光鮮穩定的家庭中,其實很多東西不知不覺都脫離了掌控,比如她那個最小的女兒伊奇。
掌控,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它會給人帶來安全感、成就感,卻也能給人帶來恐懼。為避免這種恐懼,人又會使出渾身解數去加強掌控,防止失去它。可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掌控越強,想要脫離掌控的反抗也越強。
理查德森太太就這樣陷入了死迴圈。於是,最終伊奇放起了一把火,離開了家。她記得米婭和她說過:“有時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燒乾淨,才會有新的東西生長出來,人也是這樣,他們可以重新開始,總能找到辦法。”
因為伊奇的一把火,理查德森太太也許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儘管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可是米婭給理查德森太太留下的照片,那副鳥籠裡留下了一根金色羽毛的隱喻照片,一定會在理查德森太太的內心中掀起軒然大波,讓她在重建家園的日子裡,靜靜咀嚼過於掌控的惡果。
其實她也活得很認真,只是有時候她忘記了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她感覺良好的時候彷彿能主宰世界。
當真實而複雜的世界以戲劇的形式向她襲來的時候,她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當然不是隻有她這一類人,人們形形色色,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步調。
譬如米婭,譬如梵高。
米婭明明才華橫溢,明明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可是她仍然選擇隱姓埋名,默默地縮在世界的一角,遮蔽了世間所有的干擾,做她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攝影創作。
如果說米婭是虛構的人物,那梵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為他的藝術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儘管他至死都沒有被承認作品的價值,可是他仍然一往無前地堅持了畫畫這件事。也許他心裡也是和米婭一樣,有一團小小的火,當他創作的時候,就燃燒起來,溫暖了他的身心。
不過,這團火最終還是燒燬了他自己,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悲慘而令人扼腕的事情。
不論最終結果如何,梵高的例子和米婭的故事,都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會選擇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去呼吸自由的空氣,放棄世俗意義上重要的安穩而富足的生活,只為追尋精神意義上的世界。
這樣的世界,自有它的魅力。
這種魅力在於,它能讓人安於貧窮,把顛沛流離當作享受;它能讓人保持純淨,僅從簡單的事物中就能獲取生命的力量;它也能讓人變得聰慧,可以對萬事萬物瞭然於胸。
某種程度上來講,伍綺詩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小小小小的火》就是一個世界,誰有幸讀到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中短暫地停留,身臨其境地跟隨著這個世界的運轉,體會著別人的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這樣的效果不是一般的作者可以描繪出來的,所以,這本書能獲得27個獎項,成為2017年美國虛構類年度圖書。
如果我的描寫還不能夠吸引你翻開此書,那我想這些獎項,足夠引起你的好奇,去看一看,究竟它為何能獲得如此多的獎項。
去書中的世界走一走,我相信你一定會不虛此行。
手邊這本《小小小小的火》靜靜地躺著,翻過的痕跡使書身微微蓬鬆發脹。又是一個讓人著迷的故事,我想這個故事也能給你一點啟發。關於人生選擇,關於走什麼樣的路。
看完這本書,我腦海裡,彷彿可以看見,在美國空曠的土地中間夾著的筆直馬路上,行駛著一輛小小的大眾汽車,米婭母女坐在裡面,小小的車裡塞滿了東西,最顯眼的是那個就像躺在提琴盒子裡的大相機。
她們會流浪到哪裡?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這本新作《小小小小的火》,寫了兩個家庭的故事,單親家庭的米婭母女搬到了位於西克爾高地的理查德森家的出租屋,和他們一家六口產生了交集,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
透過這兩家人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伍綺詩跟我們探討了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需要精心設計、按計劃有條不紊地走下去?還是不需要計劃、遵從內心,跟著直覺走?
作為一個故事,《小小小小的火》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讀者,可是當然,這沒有答案。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作者是偏重後者的選擇的,她希望大家都能遵從內心,過真正想要的生活。因為,她花了大量筆墨去描寫米婭,從一開始的神秘,到借用理查德森太太的調查,去一點點揭開她的面紗,最終公開她的身世。
整個過程中,我們始終感受到的是米婭的善良、真誠、聰明、溫暖。她好像渾身都發著光,就是那種擁有才華的人會散發的光芒,可是,這種光芒卻不刺眼,不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只是很柔軟又溫和。因為她不僅暗自收斂自己的才華,不聲張、不高調,還心甘情願地過著一種窮困而顛沛流離的生活。儘管如此,她還能用自己的小小力量,默默保護著女兒,幫助朋友,關懷著理查德森家的幾個孩子。
而相反,理查德森太太卻跟她完全不同。她富有、進取,擁有穩定的事業和生活,對自己的人生很有規劃和掌控力。可是,在這個表面光鮮穩定的家庭中,其實很多東西不知不覺都脫離了掌控,比如她那個最小的女兒伊奇。
掌控,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它會給人帶來安全感、成就感,卻也能給人帶來恐懼。為避免這種恐懼,人又會使出渾身解數去加強掌控,防止失去它。可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掌控越強,想要脫離掌控的反抗也越強。
理查德森太太就這樣陷入了死迴圈。於是,最終伊奇放起了一把火,離開了家。她記得米婭和她說過:“有時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燒乾淨,才會有新的東西生長出來,人也是這樣,他們可以重新開始,總能找到辦法。”
因為伊奇的一把火,理查德森太太也許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儘管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可是米婭給理查德森太太留下的照片,那副鳥籠裡留下了一根金色羽毛的隱喻照片,一定會在理查德森太太的內心中掀起軒然大波,讓她在重建家園的日子裡,靜靜咀嚼過於掌控的惡果。
其實她也活得很認真,只是有時候她忘記了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她感覺良好的時候彷彿能主宰世界。
當真實而複雜的世界以戲劇的形式向她襲來的時候,她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當然不是隻有她這一類人,人們形形色色,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步調。
譬如米婭,譬如梵高。
米婭明明才華橫溢,明明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可是她仍然選擇隱姓埋名,默默地縮在世界的一角,遮蔽了世間所有的干擾,做她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攝影創作。
如果說米婭是虛構的人物,那梵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為他的藝術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儘管他至死都沒有被承認作品的價值,可是他仍然一往無前地堅持了畫畫這件事。也許他心裡也是和米婭一樣,有一團小小的火,當他創作的時候,就燃燒起來,溫暖了他的身心。
不過,這團火最終還是燒燬了他自己,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悲慘而令人扼腕的事情。
不論最終結果如何,梵高的例子和米婭的故事,都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會選擇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去呼吸自由的空氣,放棄世俗意義上重要的安穩而富足的生活,只為追尋精神意義上的世界。
這樣的世界,自有它的魅力。
這種魅力在於,它能讓人安於貧窮,把顛沛流離當作享受;它能讓人保持純淨,僅從簡單的事物中就能獲取生命的力量;它也能讓人變得聰慧,可以對萬事萬物瞭然於胸。
某種程度上來講,伍綺詩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小小小小的火》就是一個世界,誰有幸讀到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中短暫地停留,身臨其境地跟隨著這個世界的運轉,體會著別人的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這樣的效果不是一般的作者可以描繪出來的,所以,這本書能獲得27個獎項,成為2017年美國虛構類年度圖書。
如果我的描寫還不能夠吸引你翻開此書,那我想這些獎項,足夠引起你的好奇,去看一看,究竟它為何能獲得如此多的獎項。
去書中的世界走一走,我相信你一定會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