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哥說農
-
2 # 王穩普
什麼叫市場調節?我曾和一位養漁的談收入,他說要以五年為一個人利潤點算;他說在你養殖技術成熟的前提下(也就是每年都豐收),你只有兩年較高利潤,一年較少利潤,兩年只夠成本;養漁成本是4.5元一5元好時有兩年能賣到七八元,差時兩年五元左右;一個漁池20畝,每年產漁5萬斤左右,2年7點5元/斤(利2.5)╳5二25萬除以5年,也就是5年平均利淘潤5萬元。水果也是如此,還要考濾自然災害部分,這就是農業。如果在一個農場內搞幾種殖物和養殖,就減少了市場調節和自然災害的機率。
-
3 # 沛縣小張
造成農民“豐產不豐收”主要原因就是:實物生產量大於社會需求量。
“豐產不豐收”的其他原因:
1、市場難把握。廣大農民對市場行情不瞭解,種多種少心中無數,往往盲目跟著市場跑。加上近年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絕大多數農民對有關政策瞭解少,市場難把握,特別是涉及出口貿易的農產品,受國際市場和經濟形勢影響更大,價格起伏不定。
2、行政干預多。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政績,發展專業村、專業鄉鎮,不是從客觀實際出發,而是下指令、定計劃,搞"特色"農業,使農戶沒有跟市場連起來,造成與市場脫節。
3、經紀不規範。農村經紀機構法制觀念和信譽意識差,與農民簽訂的購銷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也有的雖然履行,但標的表述不清,利用農民合同知識少,法律意識淡薄的弱點,在收購時壓級壓價。
4、假貨難提防。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假農膜、假柴油機、假農機、假資訊在一些地方充斥市場,農民高價買進,卻身受其害,由此造成的絕產、減產現象時有發生。
5、入市環節多。因運輸、銷售等方面的困難,一家一戶的農民到市場銷售的極少,絕大多數都是透過中介人倒賣入市。入市環節多,層層壓價、剝利,出現了倒(跑運輸、搞販運)的比種的賺錢多的 "倒掛"現象。
6、結構不合理。城鄉居民生活和出口貿易對農產品的消費提出了多樣化和優質化的需求,而當前種植業結構、產品結構不合理,使農產品品種雷同,供大於求,又不注重產品更新換代,濫用催熟劑和禁用農藥的現象也大量存在,造成農產品質量不高,數量結構不優,市場競爭力不強。
回覆列表
水果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賜,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營養豐富,功效顯著,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千差萬別,因此各地水果品種不同,也造就了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生產,種植果樹也成為果農發家致富的一種手段,但是近年來,隨著果樹栽培技術的提升,果樹產量獲得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也伴隨著豐收不豐產的怪圈現象,給果農造成沉重的打擊,那果業如何才能走出這種現象呢?
果業豐產不豐收的現象今年就頻頻發生,大家是否對七月份陝西大李子黑布林的滯銷事件仍記憶猶新,那可是大部分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多少人就會因此陷入貧困,再有今年九月份的甘肅天水花牛蘋果,成熟後低價仍無人問津,果農欲哭無淚,還有當前的廣西甘蔗盛產區,一噸賣不到500元,如此低廉的價格如何應付當前的生活水平,這些事情就在眼前,無奈卻真實發生。
果業帶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讓一部分果農提前富裕了起來,但是自古物以稀為貴,農戶的趨眾心理大家都能理解,誰不想發家致富呢?尤其一個地區的農戶看到周邊或鄰居種植水果的利潤後,也開始大規模種植,於是同一地區同一品種的水果越來越多,價格相互壓制,但也不能低於生產成本,本地銷售不動,依靠果販帶動,但是中間商的差價也是有目共睹的,所有水果涉及到批發,那原始價格能高到哪裡?豐產不豐收理所當然。
果業的發展田園小哥認為一是農戶做好果樹的技術栽培,保證果樹豐產是必須的,但是要引進不同品種的水果,坐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滿足不同時間段均有水果上市,增產增收。當然了,這只是最基本的設想,要想豐收,還需要依附當地媒體宣傳到位,酒香還怕巷子深,本地銷售的基礎上還要遠銷外地,擴大銷售規模。
本地做好零售的同時,要藉助當地事業單位或企業組織,充分利用單位農家一日遊或單位福利待遇合理安排採摘,部分食堂也可以直接簽訂合同銷售,或者網路銷售,這也是一小部分銷售,仍要藉助當地政府力量,開辦水果加工廠,如罐頭、水果飲料、糖廠等,加大辦廠規模的扶持力度,解決廠子小、人員少、技術裝置差、需求不大的難點,打造當地特色產業,既滿足廠主對原料的需求,也增加果農的種植收入,達到真正的三贏。
遠銷外地的水果要建設合理的運輸路線,解決運輸難的問題,水果運輸一直是個難題,藉助常見的物流系統,不僅花費多,而且極易破損腐爛,專門運輸路線可以節約成本,快速、安全、高效、直達。
綜上,果業的發展離不開果農的努力,只有提高果農種植的積極性,才能促進果業健康發展,豐產不豐收的問題不是片面現象,如今愈演愈烈,當地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果農也要考慮周全,真正種有所得,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