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山二院糖尿病足中心
-
2 # 金字塔之巔
記得有位中南海工作多年的醫生說過六七十年代就沒有什麼糖尿病。只是近些年來糖尿病越來越多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這麼多的糖尿病呢?原因可能比較多。但也不外乎內因外因。內因就是自身體質問題,外因就是飲食等問題。
經常適度運動的人相對來說得糖尿病的機率相對比較低。
從飲食方面來考慮,主要是近年來農藥化肥食品新增劑食品精加工等食品安全問題導致糖尿病的可能性成分比較大。
現在的辦法如果不想吃藥打針就只能是“管住嘴邁開腿”。從長遠看必須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動腦筋。
發物應該是一個“中醫”或者很中國的說法,好像沒有直接的英語詞彙對應。那麼其內涵就比較複雜,我們引用百度百科的定義: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認真閱讀百度百科以及其他有關“發物”的資訊,大致有以下的一些理解:
(1) 一般發物是對應一些人,不是所有人,也不是多數人,而是對於某些人或在某種狀態下的人。
(2) 一般的發物是富含蛋白質或者有一些“生物因子”的食物,這些成分一般都是含有氨基酸、“含氮”激素或如組織胺等小分子,因此,很多所謂“發”的反應,更多的是一些按照西醫的說法都是一種“過敏”反應或者“超敏”反應。
(3)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非常嚴重的“過敏”反應,一般發物導致的“發”的反應都相對比較輕。
而對於糖尿病足而言,所謂的營養補充到底是補充什麼?
首先,我們認為糖尿病足患者最缺最直接的東西是“能量”,如果按照西醫的說法就是“氣虛”,那麼,能量如何補?人體代價最低的獲得能量的方法是進食(包括靜脈補充)碳水化合物,最好是直接補葡萄糖,但是糖尿病人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人體無法應用葡萄糖,因此,糖尿病足的病人一方面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需要補充胰島素。具體看《糖尿病足患者是否一定要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幸好,絕大部分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都不是發物。
其次,就是大部分嚴重的糖尿病足病人都低蛋白血癥,尤其是合併糖尿病腎病(絕大部分的糖尿病足人或多或少有腎功能受損),直接從靜脈補充白蛋白對於腎功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大量透過靜脈補充,很容易導致“心衰”或“水鈉瀦留”,因此,進食就成為最重要的營養補充的途徑。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成為了最重要的手段。而很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魚、蛋、肉都是公認的或者在全國不同地方被認為是“發物”,導致糖尿病足患者有各種“忌口”。那麼到底糖尿病足患者能否吃這些富含蛋白質的“發物”呢?
而網上有關“發物”治病的原因總結如下:
(一)是上述這些動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會促使人體內的某些機能亢進或代謝紊亂。如糖皮質類固醇超過生理劑量時可以誘發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引起舊病復發。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異性蛋白成為過敏源,引起變態反應性疾病復發。如海魚蝦蟹往往引起面板過敏者蕁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膿皰瘡等頑固性面板病的發作。豆腐乳有時也會引起哮喘病復發。
(三)是一些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類、蔥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對炎性感染病灶,極易引起炎症擴散、疔毒走黃。這就是中醫所說熱證實證忌吃辛辣刺激性發物的道理。
因此,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首先一般食物中的激素成分,在烹調過程中,大部分都已經分解,很難想象糖尿病足患者會吃“生冷”的食物,當然,也不會喝酒、吃“涼拌”菜等,相對於補充“蛋白”的重要而言,“發”這種無法判斷、無法評價的情況,是不能成立的,為了防止“發“而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是弊大於利的。
當然,如果患者對某些食物過敏,那是肯定不能進食的。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注意點,就是含蛋白、脂肪較多的食物,消化比較困難(需要更多能量、更多的胃腸道蠕動、分泌更多的消化酶),對於嚴重的糖尿病足患者,全身器官功能都比較衰弱,在這種情況下,大量或者過量進食這類食物肯定是不合適的,應該進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第三、也有人認為“發“物會導致傷口感染,相關的機理不明,比較常見的解釋是發物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免疫力是一種意義非常寬泛的概念,因此,免疫力的下降很難量化,更沒有十分充分的證據證明”發物”與免疫力下降有關。反而足夠的能量提供及蛋白補充,反而對於免疫力的改善有較好的作用。因此,在正確有效的全身及區域性治療下,區域性傷口的感染應該不會由於進食“發物”而惡化。
因此,在糖尿病足患者,特別是病情比較穩定的患者,適當進食一些富含“蛋白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常見的蛋、魚、肉,經過常規的烹調更加沒有問題,無論是“發物”還是“非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