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研究
摘要:數字化學習系統是一個整合平臺,透過此平臺,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將從理論和技術層面對大學生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416(2014)04-0043-01
1 數字化學習系統的背景
數字化學習(e―Learning)概念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初,它是資訊時代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具有高度互動性和最小的時空約束。在網路環境下,數字化學習的突出優點體現在: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便捷的資訊獲取、豐富多樣的互動方式以及跨地域的協作交流,這些特點使數字化學習能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總之,數字化學習讓學習者逐步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活動可以被整合到個體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使得個體被賦予發展自身知識和技能的更大責任。
隨著數字化學習支撐產品日趨豐富與成熟,人們從功能上將數字化學習平臺劃分為三部分:LMS,LCMS和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VC),當前基於網路的線上學習活動
正向協作學習方式發展,VC最終將發展成為協作學習環境[2]。
2 數字化學習系統的功能分析
教師可以利用網路教學系統方便地製作電子講義和多媒體課件,並能將講義和課件存放在教學伺服器中。
講課時,教師能方便地將講義從教學伺服器中傳送到講課教室,並使用多媒體教室給學生授課。課後,教師和學生能夠透過網路方便地交流,教師使用網路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教師介紹、課程介紹、講課要點等資訊,並和學生進行課程討論、答疑。學生自學是培養創造性的重要手段,透過數字化學習系統,學生能夠方便地檢索到自己喜愛的CN課件並能自主學習。網路教學伺服器上儲存有豐富的課件和多媒體教學軟體,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校園任何聯網的計算機上都能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要實現上述功能,數字化學習系統需要使用一系列協同工作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依賴於校園網路,將校園網上多媒體課件製作室、多媒體網路教室、學生微機實驗室以及學生宿舍微機有機地聯絡起來,實現“教”與“學”的不同環節在一個通用網路應用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3]。
3 典型數字化學習系統的架構
數字化學習系統是一個由學習者、指導者、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構成的一個有機的、複雜的、多元化
的功能整體,學習者與學習環境、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指導者、群體與個體等之間密切聯絡、相互作用,透過知識吸納、內化、創新、外化、反饋等過程,實現有效學習的發生。在這個數字化學習系統中,每個人既是知識的“生產者”,也是知識的“消費者”。技術從作為支援個體活動的工具更多轉變為支撐互動關係的工具,幫助匯聚群體的智慧建立一個社會性的、分佈性的“數字化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生態學的原理,符合生態平衡、協同進化等原理和機制,這是人們研究數字學習現象及其規律的重要依據。這種數字化學習過程構成了由“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工具”、“數字化學習形式”的典型的數字化學習生態框架模型。如圖1所示。
4 數字化學習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數字化學習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構建跨越廣域範圍的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及實現不同數字化學習系統互聯互操作的需求日趨強烈,這導致了對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系統功能層次上的可重用和互操作要求,即軟體互操作問題不同應用軟體透過共享資訊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軟體公司和教育機構成立了學校互聯框架(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SIF)聯盟。在產業和學術研究領域,人們也從同樣的角度考慮構建新一代數字化學習平臺,但更關注構建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和廣域教育資源
共享環境,特別是構建國家或區域性的數字化學習基礎設施[4]。
數字化學習平臺走向開放體系結構是一種趨勢,面向服務的方式是實現開放體系結構的重要途徑,因此,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是新一代數字化學習平臺技術解決方案的主要特徵。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具有鬆散耦合、靈活和可組合等特性,有利於解決當前數字化學習環境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互聯互操作和可重用性等問題,實現教育資源在更大範圍有效聚合與廣泛共享。
5 結語
數字化學習的發展正進入新的階段,需要為上層開放的、支援跨組織學習資源共享和學習服務共享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提供一致的平臺,這一平臺更加關注靈活的體系結構,以支援數字化學習功能部件和學習內容的可擴充套件性,網格計算技術及其理念為構建這一新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提供了有效途徑。
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研究
摘要:數字化學習系統是一個整合平臺,透過此平臺,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將從理論和技術層面對大學生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416(2014)04-0043-01
1 數字化學習系統的背景
數字化學習(e―Learning)概念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初,它是資訊時代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具有高度互動性和最小的時空約束。在網路環境下,數字化學習的突出優點體現在: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便捷的資訊獲取、豐富多樣的互動方式以及跨地域的協作交流,這些特點使數字化學習能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總之,數字化學習讓學習者逐步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活動可以被整合到個體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使得個體被賦予發展自身知識和技能的更大責任。
隨著數字化學習支撐產品日趨豐富與成熟,人們從功能上將數字化學習平臺劃分為三部分:LMS,LCMS和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VC),當前基於網路的線上學習活動
正向協作學習方式發展,VC最終將發展成為協作學習環境[2]。
2 數字化學習系統的功能分析
教師可以利用網路教學系統方便地製作電子講義和多媒體課件,並能將講義和課件存放在教學伺服器中。
講課時,教師能方便地將講義從教學伺服器中傳送到講課教室,並使用多媒體教室給學生授課。課後,教師和學生能夠透過網路方便地交流,教師使用網路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教師介紹、課程介紹、講課要點等資訊,並和學生進行課程討論、答疑。學生自學是培養創造性的重要手段,透過數字化學習系統,學生能夠方便地檢索到自己喜愛的CN課件並能自主學習。網路教學伺服器上儲存有豐富的課件和多媒體教學軟體,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校園任何聯網的計算機上都能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要實現上述功能,數字化學習系統需要使用一系列協同工作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依賴於校園網路,將校園網上多媒體課件製作室、多媒體網路教室、學生微機實驗室以及學生宿舍微機有機地聯絡起來,實現“教”與“學”的不同環節在一個通用網路應用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3]。
3 典型數字化學習系統的架構
數字化學習系統是一個由學習者、指導者、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構成的一個有機的、複雜的、多元化
的功能整體,學習者與學習環境、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指導者、群體與個體等之間密切聯絡、相互作用,透過知識吸納、內化、創新、外化、反饋等過程,實現有效學習的發生。在這個數字化學習系統中,每個人既是知識的“生產者”,也是知識的“消費者”。技術從作為支援個體活動的工具更多轉變為支撐互動關係的工具,幫助匯聚群體的智慧建立一個社會性的、分佈性的“數字化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生態學的原理,符合生態平衡、協同進化等原理和機制,這是人們研究數字學習現象及其規律的重要依據。這種數字化學習過程構成了由“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工具”、“數字化學習形式”的典型的數字化學習生態框架模型。如圖1所示。
4 數字化學習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數字化學習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構建跨越廣域範圍的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及實現不同數字化學習系統互聯互操作的需求日趨強烈,這導致了對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系統功能層次上的可重用和互操作要求,即軟體互操作問題不同應用軟體透過共享資訊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軟體公司和教育機構成立了學校互聯框架(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SIF)聯盟。在產業和學術研究領域,人們也從同樣的角度考慮構建新一代數字化學習平臺,但更關注構建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和廣域教育資源
共享環境,特別是構建國家或區域性的數字化學習基礎設施[4]。
數字化學習平臺走向開放體系結構是一種趨勢,面向服務的方式是實現開放體系結構的重要途徑,因此,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是新一代數字化學習平臺技術解決方案的主要特徵。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具有鬆散耦合、靈活和可組合等特性,有利於解決當前數字化學習環境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互聯互操作和可重用性等問題,實現教育資源在更大範圍有效聚合與廣泛共享。
5 結語
數字化學習的發展正進入新的階段,需要為上層開放的、支援跨組織學習資源共享和學習服務共享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提供一致的平臺,這一平臺更加關注靈活的體系結構,以支援數字化學習功能部件和學習內容的可擴充套件性,網格計算技術及其理念為構建這一新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提供了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