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的雜貨鋪
-
2 # 蘭影芊
1
《時時刻刻》裡的三個女人彷彿生活在三個不同的平行空間。這些空間又具有相關性,還互相解釋。
弗吉尼亞.伍爾夫,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
歷史上有伍爾夫這個女作家。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一個女人應該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論的發起者。
著有小說《達洛維夫人》。
書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克雷麗莎.達洛維,與90年代克雷麗莎.沃崗同名。
而50年代考勞拉喜歡看《達洛維夫人》這本小說。勞拉的兒子管90年代的克雷麗莎叫“達洛維夫人”。
90年代的克雷麗莎和小說中的克雷麗莎一樣,都喜歡開趴體。
小說中的克雷麗莎在趴體上聽說有自殺,小說作者20年代的伍爾夫選擇沉河自殺,
50年代的克雷麗莎在做蛋糕的時候想自殺,而90年代的克雷麗莎在開趴體之前,親眼看到理查在她面前跳樓。
三個平行敘事,有種互文,呼應的感覺。
2
20年代的伍爾夫沒有體現出同性戀傾向,她渴望自由,但是疾病困住了她,以至於多次嘗試坐火車離開都被丈夫阻止。等同於一個無法離開家庭、嗷嗷待哺嬰兒,連僕人都能對牢騷滿腹。
她一輩子也沒有能走出家庭,一輩子都靠著傭人照顧生活起居。根本就沒有獨立,似乎也沒有存在感,最終選擇自殺。
代表嬰童階段。
50年代的勞拉,同性戀,討厭家庭生活,討厭男人。她本想在賓館自殺,卻沒能實施。最後把腹中孩子生下來,離家出走。
她比弗吉尼亞獨立一些,只能能為自己負責,卻照顧不了他人。
代表少女初成人階段。
90年代的克雷麗莎,同性戀,有同居女友,有孩子,同時也照顧她的精神伴侶查理的生活,幾乎想要的一切都透過自己的手去爭取。
90年代的克雷麗莎是最成熟獨立的女性,代表繁衍階段。
3
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家庭和社會的夾縫中生存,每個人有不同的能量和選擇,也象徵著女人自我滿足能量的不同階段。
有的能量能毀滅自身又能創造永恆;有的能量讓人不惜放掉所有責任,只為自己而活;還有的能量,讓人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還能照顧別人。
電影《時時刻刻》,表面上看,是在探討女權、女性的歸屬,實際上卻是透過三個不同年代的女性經歷的刻畫,表現女人的三個不同人生階段,表明女性的能量也像一個生命體,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增長。
回覆列表
電影《時時刻刻》可以說是宣揚女權主義的典範之作。
《時時刻刻》是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的劇情電影,在2002年播出。由妮可·基德曼(飾演弗吉妮婭·伍爾芙)、朱麗安·摩爾(飾演勞拉·布朗)、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克拉麗莎·沃恩)主演。
三個不同時期的女人,因為一本《戴羅薇夫人》,在不同的時空裡,她們的內心深處,關於死亡的掙扎與抗爭,沒有停息,時時刻刻。
克拉麗莎是生活在1990年的紐約,一位現代版的一個“黛洛維夫人”。她正在為自己以前的情人理查德準備一個晚會,她和她的“女朋友”一起住,有一個不是自己的女兒。而他與理查德之前有著理不清剪不斷的糾葛。
弗吉妮婭是上世紀的著名女作家,1923年的倫敦郊外創作她的小說《黛洛維夫人》 ,整日沉迷於寫小說,已經被診斷為精神病的她已經萌生了自殺的念頭。
“為什麼你的書裡總要把人寫死?”
“對比。只有人死了,另一個人才會體會生命的珍貴。”
“什麼人會死。”
“詩人,有夢想的人。”
第三個女人是生活在1949年的洛杉磯,是個有孕在身的家庭主婦勞拉。她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並懷有二胎,但她越來越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發現自己已經深深陷入弗吉妮婭·伍爾芙的小說《黛洛維夫人》當中,她決心像故事裡的女主角一樣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後她生下孩子之後離開了家庭,尋找自由。而他兒子的女朋友就是克拉麗莎的情人理查德。結尾的時候,她找到克拉麗莎,兩個人都釋然了。
有人說這是部同性戀電影,有人說這是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我認為,不是。與同性的親吻,是一種女性意識的表現,即不以男性之愛作為自我價值的源泉。也有人看了這部電影,特別抑鬱,是的,電影裡面提到了很多死亡,大部分場景也是很壓抑的基調。
“人生是一圍光芒四射的暈輪,是自始至終環繞我們意識的半透明的封套。 ”更好適時的音樂背景,增劇昇華了整個電影或是說戲裡戲外的人生意義。
最後,以劇中經典的臺詞來結束今天的文章:“倫納德,要直麵人生,永遠要直麵人生,瞭解它的本質,然後從中得到解脫,倫納德,永遠記住我們之間的歲月,那些歲月,永遠記住我們的愛,永至不忘,生命中的時時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