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娃娃出洋
1872年,年僅11歲的詹天佑考進了幼童出洋預備班。同年,隨容閎乘輪船由香港出發抵達上海,在預備學校進行“番書”(英文)的強化訓練。1872年8月,“乘桴浮於海”的日子終於來到,包括詹天佑在內的第一批學生30人遠赴美國。清廷的救國迷夢現在看來是一枕黃粱,但對彼時的孩子們來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未嘗不昭示著新的機遇。
2、慈禧嘉獎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決定修建新(河北省新城縣高碑店)易(易縣)鐵路。修建這段鐵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限期六個月完成。朝廷任命詹天佑擔任這項工程的總工程師。從測量到通車,比預定期限提前了兩月。慈禧坐上這趟專列甚為高興,特意召見了詹天佑。為了對詹天佑築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將隨身所帶的珠寶賞賜給詹天佑。
3、為國爭光
1905年到1909年,為發展商業,清政府決定修築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師兼會辦,後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師。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鉅,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外華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詹天佑面對著外華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為國爭光。
4、國際會議
1919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華工程師會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趕赴會議,與企圖霸佔中國東北地區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保護中國中東鐵路的權利 。回鄉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
5、保路愛國
在保路運動發展過程中,詹天佑對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廣州緊張,富者多逃香港,商辦粵路公司人員,出現離散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勸他不要留住廣州。在詹天佑的影響帶動下,粵路公司無一人離去,在整個革命期間,列車照常開行。而鄰近的廣三鐵路,因領導人員率先逃跑,鐵路運輸和財產損失重大。
1、娃娃出洋
1872年,年僅11歲的詹天佑考進了幼童出洋預備班。同年,隨容閎乘輪船由香港出發抵達上海,在預備學校進行“番書”(英文)的強化訓練。1872年8月,“乘桴浮於海”的日子終於來到,包括詹天佑在內的第一批學生30人遠赴美國。清廷的救國迷夢現在看來是一枕黃粱,但對彼時的孩子們來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未嘗不昭示著新的機遇。
2、慈禧嘉獎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決定修建新(河北省新城縣高碑店)易(易縣)鐵路。修建這段鐵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限期六個月完成。朝廷任命詹天佑擔任這項工程的總工程師。從測量到通車,比預定期限提前了兩月。慈禧坐上這趟專列甚為高興,特意召見了詹天佑。為了對詹天佑築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將隨身所帶的珠寶賞賜給詹天佑。
3、為國爭光
1905年到1909年,為發展商業,清政府決定修築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師兼會辦,後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師。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鉅,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外華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詹天佑面對著外華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為國爭光。
4、國際會議
1919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華工程師會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趕赴會議,與企圖霸佔中國東北地區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保護中國中東鐵路的權利 。回鄉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
5、保路愛國
在保路運動發展過程中,詹天佑對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廣州緊張,富者多逃香港,商辦粵路公司人員,出現離散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勸他不要留住廣州。在詹天佑的影響帶動下,粵路公司無一人離去,在整個革命期間,列車照常開行。而鄰近的廣三鐵路,因領導人員率先逃跑,鐵路運輸和財產損失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