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想說點真話
-
2 # 咕咚健康
健康專家指出,冬天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其發病率比前段時間增加了兩到三成,因而心血管病人更應該在冬天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來說,為心臟健康打下基礎很有必要。輔酶Q10幾乎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中,是人體內源性營養素,具有保護心臟、增強代謝、補充體力、延緩衰老等功能。輔酶Q10已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防治,是西方應用最廣泛的心臟保養劑。所以國際衛生組織建議,40歲以上者要開始補充輔酶Q10,而55歲以上及有心臟病或家族遺傳史者,更需儘快補充輔酶Q10,為心臟帶來滿滿動力,並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從而達到預防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效果。好心人牌輔酶Q10產銷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20%,是國家食藥監局目前唯一批准生產的高含量輔酶Q10產品,每粒含有效成分50毫克,高於同類產品,是保護心臟健康的好伴侶。
冬天來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會明顯增高,不光是正確的飲食還涉及到許多方面,就各方面重點飲食上談談個人意見:
1.冬令進補有千年攸久的歷史傳統,但那個時代統治者的寶座極不穩定,官廷內、宮廷外政變引起戰亂不斷,加上自然災害,老百姓能吃飽肚子就是最高的境界,但這並不阻止人們對健康和長壽的期望,尤其經濟上尚能維持生計的人更崇尚冬令進補於是黑芝麻核桃粉、狗肉等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很少有人會意識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經濟高速發展,有了錢吃是第一位,於是天天像過年,吃得營養(熱量)過度而產生代謝性疾病:肥胖、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引起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所以控制飲食減少動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等高熱卡食物的當務之急,尤其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控制體重,少吃多運動是最有效的辦法。現代社會應對冬令進補重新思考了,想靠吃什麼來預防疾病是不現實的。你把那黑麻桃核粉用手在紙上硏一下就知道為什麼說堅果的含油率達40%-70%了,世界上沒有一項研究顯示堅果有養生補腦作用。
馬上春節到了,吃是免不了的,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1.)不吃往年都吃的黑芝麻核桃粉,少吃堅果、動植物脂肪,年奶雞旦還是要的,肉、禽、魚可多吃點但儘量避開肥的脂肪,因為牠們富含蛋白質且熱卡低。
(2)少吃甜食:八寶飯、黑芝麻湯圓、打糕等糯米甜食,包括富含糖份的紅棗、蜂蜜等。
(3)歺桌上吃個半飽差不多了,吃得過飽一是血流更多分配到腸胃道,二是壓迫腹腔內血管還會引起迷走興奮誘發心腦血管事件。
(4)少喝或不喝酒尤其是烈酒,不抽菸也不在煙霧滕滕的房間內吸二手菸,這都容易誘發動脈痙攣導致斑塊破裂後的血栓事件。
當然不是說什麼都不好吃,只是量要控制好,綠葉蔬菜、水果,菌菇類、海鮮(血尿酸不高)等都可以吃,但不貪吃,更不能過飽。
2.除了吃以外冬季保暖十分重要,寒冷肌肉收縮對心血管疾病極為不利!家家都有空調,老人們習慣了節約,會找出許多理由不開空調:什麼空氣不流通、覺得悶、不舒服等。豈不知空洞即使不用一、二十年後也會擺壞的。問嗎?門開條縫但不能開窗對流。熱空氣透過門縫和外面冷空氣自然對流。這是健康投資,一匹室調每天開廿個小時一個月也化不了二,三百元,一個冬季上不了千元。送個紅包至少500-1000元,況且每年要送幾個?有命才是錢,對嗎?
3.節日來往親朋好友多,免不了打打麻將打打牌,僅當作玩玩而不要較真,更不能緊張、生氣,激動,這時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時是致命的!
4.作息時間規律,熬夜玩通宵。室外太冷室內可以多動動。久坐不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絕對不利的。
5.按時吃藥,測量血壓、血糖。萬一發生胸悶痛、頭暈與平時不一樣、口齒不清、流涎、臉歪等立即送醫院,不是就近,還是找大一些醫院吧,尤其節日期間醫務人員更多些。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