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痘又稱白喉,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特徵為傳播快、發病率高,病雞在面板無毛處引起增生性面板損傷形成結節(面板型),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黏膜引起纖維素性壞死和增生性損傷(白喉型)。
(1)流行特點
不同的家禽均由各自禽痘病毒引起,鴨、鵝等水禽易感性較低,也很少見明顯症狀,雞和火雞易感性高,且各種年齡的雞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秋季發病率最高。一般在秋季和冬初發生面板型雞痘較多,在冬季則以白喉型雞痘常見。特別是雞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以及日糧中維生素含量不足時更易發病。
雞痘病毒隨病雞的皮屑及脫落的痘痂等散佈在飼養環境中,經面板黏膜侵入其他雞體,在創傷部位更易於入侵。有些吸血昆蟲,如蚊蟲能夠傳帶病毒,也是夏、秋季本病流行的一個重要媒介。
(2)臨床症狀
本病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4~10天,雞群常是逐漸發病。病程一般為3~5周,嚴重暴發時可持續6~7周。根據患病部位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面板型、黏膜型和混合型。
1)面板型
是最常見的病型,多發生於幼雞,病初在冠、肉髯、喙角、眼瞼、腿等處,出現紅色隆起的圓斑,逐漸變為痘疹(圖12-8),初呈灰色,後為黃灰色。經1~2天后形成痂皮,然後周圍出現瘢痕,有的不易癒合。眼瞼發生痘疹時,由於面板增厚,使眼睛完全閉全。病情較輕不引起全身症狀,較嚴重時,則出現精神不振,體溫升高,食慾減退,成雞產蛋減少等。如無併發症,一般病雞死亡率不高。
圖12-8 病雞冠、肉髯、喙角有痘疹
2)黏膜型
多發生於青年雞和成年雞。症狀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氣管等黏膜表面。病初出現鼻炎症狀,從鼻孔流出黏性鼻液,2~3天后先在黏膜上生成白色的小結節,稍突出於黏膜表現,以後小結節增大形成一層黃白色乾酪樣的假膜,這層假膜很像人的“白喉”,故又稱白喉型雞痘。如用鑷子撕去假膜,下面則露出潰瘍灶。病雞全身症狀明顯,精神萎靡,採食與呼吸發生障礙,脫落的假膜落入氣管可導致窒息死亡。病雞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雛雞嚴重發病時,死亡率可達50%。
3)混合型
有些病雞在頭部面板出現痘疹,同時在口腔出現白喉病變。
(3)病理變化
體表病變如臨床所見。除面板和口腔黏膜的典型病變外,口腔黏膜病變可延伸至氣管、食道和腸。腸黏膜可出現小點狀出血,肝、脾、腎常腫大,心肌有時呈實質變性。
(4)防治措施
①預防接種:本病可用雞痘疫苗接種預防。10日齡以上的雛雞都可以刺種,免疫期幼雛2個月,較大的雞5個月,刺種後3~4天,刺種部位應微現紅腫、結痂,經2~3周脫落。②嚴格消毒:要保持環境衛生,經常進行環境消毒,消滅蚊子等吸血昆蟲及其孳生地。發病後要隔離病雞,輕者治療,重者撲殺並與死雞一起深埋或焚燒。汙染場地要嚴格清理消毒。③對症治療:面板型的可用消毒好的鑷子把患部痂膜剝離,在傷口上塗一些碘酒或龍膽紫;黏膜型的可將口腔和咽部的假膜斑塊用小刀小心剝離下來,塗抹碘甘油(碘化鉀10克、碘片5克、甘油20毫升,混合攪拌,再加蒸餾水至100毫升)。剝下來的痂膜爛斑要收集起來燒掉。眼部內的腫塊,用小刀將表皮切開,擠出膿液或豆渣樣物質,使用2%硼酸或5%蛋白銀溶液消毒。
除區域性治療外,每千克飼料加土黴素2克,連用5~7天,防止繼發感染。
雞痘又稱白喉,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特徵為傳播快、發病率高,病雞在面板無毛處引起增生性面板損傷形成結節(面板型),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黏膜引起纖維素性壞死和增生性損傷(白喉型)。
(1)流行特點
不同的家禽均由各自禽痘病毒引起,鴨、鵝等水禽易感性較低,也很少見明顯症狀,雞和火雞易感性高,且各種年齡的雞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秋季發病率最高。一般在秋季和冬初發生面板型雞痘較多,在冬季則以白喉型雞痘常見。特別是雞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以及日糧中維生素含量不足時更易發病。
雞痘病毒隨病雞的皮屑及脫落的痘痂等散佈在飼養環境中,經面板黏膜侵入其他雞體,在創傷部位更易於入侵。有些吸血昆蟲,如蚊蟲能夠傳帶病毒,也是夏、秋季本病流行的一個重要媒介。
(2)臨床症狀
本病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4~10天,雞群常是逐漸發病。病程一般為3~5周,嚴重暴發時可持續6~7周。根據患病部位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面板型、黏膜型和混合型。
1)面板型
是最常見的病型,多發生於幼雞,病初在冠、肉髯、喙角、眼瞼、腿等處,出現紅色隆起的圓斑,逐漸變為痘疹(圖12-8),初呈灰色,後為黃灰色。經1~2天后形成痂皮,然後周圍出現瘢痕,有的不易癒合。眼瞼發生痘疹時,由於面板增厚,使眼睛完全閉全。病情較輕不引起全身症狀,較嚴重時,則出現精神不振,體溫升高,食慾減退,成雞產蛋減少等。如無併發症,一般病雞死亡率不高。
圖12-8 病雞冠、肉髯、喙角有痘疹
2)黏膜型
多發生於青年雞和成年雞。症狀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氣管等黏膜表面。病初出現鼻炎症狀,從鼻孔流出黏性鼻液,2~3天后先在黏膜上生成白色的小結節,稍突出於黏膜表現,以後小結節增大形成一層黃白色乾酪樣的假膜,這層假膜很像人的“白喉”,故又稱白喉型雞痘。如用鑷子撕去假膜,下面則露出潰瘍灶。病雞全身症狀明顯,精神萎靡,採食與呼吸發生障礙,脫落的假膜落入氣管可導致窒息死亡。病雞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雛雞嚴重發病時,死亡率可達50%。
3)混合型
有些病雞在頭部面板出現痘疹,同時在口腔出現白喉病變。
(3)病理變化
體表病變如臨床所見。除面板和口腔黏膜的典型病變外,口腔黏膜病變可延伸至氣管、食道和腸。腸黏膜可出現小點狀出血,肝、脾、腎常腫大,心肌有時呈實質變性。
(4)防治措施
①預防接種:本病可用雞痘疫苗接種預防。10日齡以上的雛雞都可以刺種,免疫期幼雛2個月,較大的雞5個月,刺種後3~4天,刺種部位應微現紅腫、結痂,經2~3周脫落。②嚴格消毒:要保持環境衛生,經常進行環境消毒,消滅蚊子等吸血昆蟲及其孳生地。發病後要隔離病雞,輕者治療,重者撲殺並與死雞一起深埋或焚燒。汙染場地要嚴格清理消毒。③對症治療:面板型的可用消毒好的鑷子把患部痂膜剝離,在傷口上塗一些碘酒或龍膽紫;黏膜型的可將口腔和咽部的假膜斑塊用小刀小心剝離下來,塗抹碘甘油(碘化鉀10克、碘片5克、甘油20毫升,混合攪拌,再加蒸餾水至100毫升)。剝下來的痂膜爛斑要收集起來燒掉。眼部內的腫塊,用小刀將表皮切開,擠出膿液或豆渣樣物質,使用2%硼酸或5%蛋白銀溶液消毒。
除區域性治療外,每千克飼料加土黴素2克,連用5~7天,防止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