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育兒導師
-
2 # 卡牌管家
既不能放養,也絕不宜學習文化課!
孩子不知道好壞,監護人必須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及時的矯正
1、學齡前的孩子,應該更多的去感知這個世界,建立與這個世界的聯絡。
2、不要把學齡前的孩子腦子裝的太滿。
3、0-3歲孩子學到的知識總量比餘生所學加起來還要多。
學齡前的孩子有著各種好奇,是孩子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孩子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與這個世界的聯絡。
到底該如何做?1、以身作則
首先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就是整天玩手機看電視,孩子不染上手機跟電視癮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必須要自己先做好不沉迷於電子裝置。
2、合理安排
孩子一天的時間,需要父母主動的安排,這裡不建議簡單的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如果逼不得已,也要要求長輩們安排好孩子一天的作息時間。
具體內容各家不同,但是一定要包含一些手工時間、外出時間、體育鍛煉時間,以及親子溝通時間,最主要的是獨立吃飯與睡覺的時間安排。
3、制定規則
很多家庭的孩子已經皮了,不給看電視就不吃飯,不給玩手機就不睡覺,在家裡沒有一個“怕”的人,因為孩子已經知道了父母的調性,只要自己一哭,什麼都以得到。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狠心”制訂規則,例如:吃飯一定不允許看電視之類的,一定執行到位,不管孩子怎麼哭鬧,父母都要貫徹到底,一次之後,孩子就知道了,哭也不解決問題,規則還是有執行力的。
4、親子時間認識世界
親子時間必須要有,這時候爸媽可以帶孩子一起看看兒童漫畫書,講講故事,或者玩一下玩偶過家家的遊戲,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孩子能夠很好的瞭解一些事情,在孩子不反對的情況下,賦予趣味性的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還是可以的,但是沒必要上綱上線的加減乘除統統上來,完全不可取。
問問自己,到底希望獲得一個怎樣的孩子?很多父母之所以放任孩子不管,有時候往往是愛的太深卻傷的也很深的表現。
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你輸入一次指令就可以終身不會犯錯的機器,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捫心自問,你想要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到底是學霸天才型的孩子?
還是健康茁壯型的孩子?
必須要好好想想。
最後講兩個故事:1.
我有一個堂弟,幼兒園的時候母親就帶著一起做作業,但是他總是不會,每次做作業都是淚流滿面,不知道為什麼媽媽要罵他,常常犯一些笑死人的錯誤。
最後媽媽也哭,堂弟也哭,這孩子這麼笨怎麼辦?以後怎麼養活自己?
後來媽媽不陪他寫作業了,堂弟解放了,到了初中的時候,意識到要好好讀書,突然沒日沒夜的學習,成了年級第一名,也順利考上了本地最好的實驗高中。
2.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從小爸媽就給她報了各種補習班,幼兒園之前什麼鋼琴與舞蹈班都學了個遍,最後初中都沒有去讀,因為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她徹底“瘋了”,考試從來都是交白卷的,徹底被父母逼瘋了。
最後,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有一個相對幸福的童年! -
3 # 藍藍湖
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我覺得應該放手讓孩子玩,文化課是萬萬不可學的。
為什麼,來給你們說說我的理由:
1、幼兒園時期是孩子全面發展的時期,不要因為文化課禁錮了孩子。現在的幼兒園都提倡去小學化,在學校主要是透過遊戲、講故事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收拾習慣等等。還有透過唱歌、跳舞、繪畫,培養孩子的美學情趣,陶冶孩子的情操。而3-6歲的孩子注意力只有10-15分鐘,用來學習文化課效果不好,老師孩子都受累,還禁錮了孩子的思維。
2、要透過形式多樣的玩,讓孩子在玩中學。當然讓孩子玩不是放任自流,還是要恰當引導。和孩子一邊講故事,一邊角色扮演。和孩子一起學習防火、防地震知識。除此之外,幼兒園有很多區域角,比如可以繪畫、可以搭積木、玩橡皮泥等。藉助一個玩具和道具讓孩子學得更輕鬆,記得更深刻。
回覆列表
我認為既不能放任也不能提早學習文化課。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在三到六歲之間,屬於幼兒期。處於幼兒期的孩子一切活動都以遊戲為主。遊戲才是孩子進行一切活動的主要方式。遊戲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始末。但是遊戲裡也有規則,不遵守規則放任自流的孩子並不能真正進行遊戲,也不能在遊戲中得到快樂。
幼兒期孩子的年齡發展特點決定了孩子並不適合在此階段學習文化知識,這樣不利於幼兒身心發展。幼兒期我們著重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思維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幼小銜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