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急診科鮮醫生
-
2 # 小克大夫
人們常說消炎藥也叫抗微生物藥或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主要用於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不論是口服還是外用及靜脈用藥,都會吸收後進入血液,然後會隨著血液迴圈進入乳汁,透過哺乳,藥物及代謝產物會被小孩吸收,會對小孩的健康造成影響。
雖然藥物在母乳中藥物含量不高,不會超過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藥量的百分之一,但無論乳汁中藥物濃度如何,都存在對母乳餵養乳兒的潛在影響,並可能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哺乳期服用抗菌藥物應該充分考慮到某些抗菌藥物可透過乳汁分泌給乳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如四環素類藥物會影響骨骼與乳齒的發育,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會導致乳兒聽力減退,氯黴素可導致乳兒骨髓抑制等。對乳兒健康影響較小的藥物主要有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哺乳期婦女可以適當應用。
所以上說,哺乳期患者應用任何抗菌藥物時,都應該暫時停止哺乳,並在停用抗菌藥物一週後再開始對小孩哺乳,避免藥物對小孩健康的影響。
哺乳期用藥要注意安全用藥,如果隨意吃藥,藥物的成分透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影響寶寶健康。
目前根據藥物透過母乳分泌的量及可能對孩子的影響將哺乳期用藥分為安全L1-L5五個級別,其中L1、L2、L3級的藥物都是比較安全的,使用時不需要停止哺乳。媽媽儘量選擇L1和L2的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阿莫西林,頭孢類抗生素。有些L2、L3的藥物有些用藥的注意及警告,請注意儘量使用半衰期短的藥物。L4、L5的藥物需要停止哺乳,何時恢復哺乳需諮詢醫生。
L1:最安全 許多哺乳母親服藥後沒有觀察到對嬰兒的副作用會增加。在哺乳婦女的對照研究中沒有證實對嬰兒有危險,可能對餵哺嬰兒的危害甚微;或者該藥物在嬰兒不能口服吸收利用。L1級別的藥物包括有: (1)對乙醯氨基酚,半衰期為2h,進入乳汁的量僅是少量,量少不會對寶寶有危害。 (2)腎上腺素,半衰期為1h,雖然有可能出現在母乳中,但很快就被胃腸道破壞。幾乎不被寶寶吸收,除非在新生兒早期或者需觀察短暫的刺激。 (3)阿莫西林,半衰期為1.7h,少於0.95%的母體劑量進入乳汁。 (4)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半衰期為1.7h,目前沒有報告說明克拉維酸鉀進入乳汁。 (5)其他: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L2:較安全 在有限數量的對哺乳媽媽用藥研究中沒有證據顯示副作用增加,哺乳媽媽使用該種藥物有危險性的證據很少。L2級別的藥物包括有: (1)阿昔洛韋,半衰期為2.4H,除了乳頭以外的損害的區域性治療是可能安全的。但是乳頭上或附近如果有傷口,在使用該藥時停止哺乳。 (2)阿米卡星,半衰期為2.3h,僅有非常少的量進入乳汁。 (3)氨曲南,半衰期為1.7h,因為很小的口服吸收率(小於1%),在母乳餵養的寶寶中預計不會出現不良的影響。 (4)其他:阿奇黴素等。
L3:中等安全 沒有在哺乳媽媽進行對照研究,但餵哺寶寶出現不良反應的危害性可能存在。該類藥物或者對照研究僅顯示有很輕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本類藥物只有在權衡對寶寶的利大於弊後方可應用。沒有發表相關資料的新藥自動劃分至該等級,不管其安全與否。L3級別的藥物包括有:氨茶鹼、兩性黴素B、阿司匹林、硫唑嘌呤等。
L4:可能危險 有對餵哺寶寶或母乳製品的危害性的明確證據。但哺乳母親用藥後的益處大於對嬰兒的危害,例如母親處在危及生命或嚴重疾病的情況下,而其他較安全的藥物不能使用或無效。
L5:禁忌 對哺乳媽媽的研究已證實對寶寶有明顯的危害或者該藥物對寶寶產生明顯危害的風險較高。在哺乳期的媽媽應用這類藥物顯然是無益的。本類藥物禁用於哺乳期寶寶。
根據如此的分級標準,我個人建議哺乳期媽媽除L1類藥物治療的時候可以哺乳外,使用其他藥物治療時最好暫停哺乳,以減少對孩子可能存在的影響。因此不太清楚,您究竟吃的哪一類藥物,所以沒辦法具體回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