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75290296432

    最近新愛上了三毛的散文,張愛玲的散文。說新愛上,也不大妥帖,就是一直學業之餘抽空就看,每讀一次就像剛剛讀到,給人新鮮,讓人喜悅,就覺得是新愛上了,其實是一直愛著的。 三毛的散文,細讀的有兩本,一本是《撒哈拉的故事》,寫的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經歷與感悟,全書體現了她對異域文化的痴迷,對探索自我生命價值的狂熱。一本是《萬水千山走遍》,她跑到了中美洲去旅行,這期間的種種際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恨糾葛,每一場每一幕無一不讓我深深動容。之所以愛三毛,全因為她的真善美,全因為她敢於做自我,敢於追求生命的意義,聽取靈魂深處的召喚,跟著內心的指引去流浪。她活出了自己,相信,是所有人喜愛她的原因。 對於三毛的文集,我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如果我早一點遇到,是不是能早一點去做自己呢?本來呢,有一次見朋友讀,想借來讀讀,朋友說,你一個住,我不建議你讀,我便沒讀,還以為是什麼極度悲傷的故事,讓人讀了,會更悲傷呢! 其實,不僅是對於三毛的文集,對於很多其他書籍,我都有這種感覺。我一直覺得自己真正接觸書籍的時間有些晚了。小學是玩著長大,一本課外書沒擁有過,初中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沉迷於讀書,也僅僅是一小段時間,讀了幾本,高二那年,買了幾本,才算是一次真正地有意義地接觸書籍,後來又因為高考,又沒怎麼讀,高中畢業,以為會讀文學專業,索性在暑假又拾了回來,狂讀二十本。但是呀,皆相見恨晚,痛恨惋惜,沒能與更多良書益友交流,閱讀量少得可憐,所以現在是每拾到好書精書,便愛不釋手。 時空太擁擠,人事太繁忙,唯恐不能坐下來多讀一點書籍了。 對於張愛玲的作品,熱門的有《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前兩者也讀了。關於愛情,總是痴迷的。打算之後抽空讀一讀後者,上個月讀《小團圓》一直停留在前三張,考教資之前抵不住慾望地想讀,考完教資之後呢,又身心疲乏了沒去讀。近日主要是把她的散文集挑了十幾篇來讀,曾一度因為其中的某一句話,遭受一個激靈,陷入沉默與深思,遇見一個陌生又親切的自己。 她的“繁華落盡,人比煙花寂寞。”是我最喜歡的字句。 愛她什麼?於平常中見無常,具有獨特而個性的眼光,擅於精闢而別樣的遣詞造句,痴迷悽美華麗的悲情基調,有著傾國傾城的容顏,這是眾人所愛的,當然我也愛,但我更愛的,大概是她給我的那種不可用言語來表達的親切氣息。她是苦痛的。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愛一個人,要麼他是一個孩子,天真無邪;要麼他是一個深刻的人,複雜神秘,而深刻的人都是經歷過苦痛的人,因為歡樂是不會讓一個人深刻的,只有苦痛才會。 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讀散文的呢,沒記錯的話,是在讀高二的時候。高二第一個學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夜晚,我在獨居的小屋裡,開著小暖爐,盤腿坐在墊子上,與昏黃的燈光相伴,與淒涼的夜色相依,讀起了林清玄老師的《人生有味是清歡》。那一年,我差一點輟學成功,之所以說差一點,是因為我跑到外面待了一個月又回去上學了,回去之後下定的第一個決心就是要發奮讀書,離開那個地方。或許是生活的起伏不定,波折連連,讓疲倦的身心容易感動,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哭了,又讀了一遍,又哭了。這讓人感動的事物,如何不去喜歡呢? 現在也是依舊鐘愛他的散文,每天清晨醒來,喜歡開啟喜馬拉雅,點選林清玄散文精選,聽上幾篇。實是每日快樂源泉之一。 散文呢,於平淡中見真情,書寫的是生活中的點滴,感悟的是生活中的點滴,作為普通人的生活,對於這繁華世界來說,其實是很平常的,若不是你把自己看得重要,你便是可有可無,若你把自己看得重要,你亦能活出一片光輝來。 我不想去大談特談散文的美,散文的優,散文的什麼什麼。其實,不僅是散文,包括其他我所喜愛的事物,我都不喜歡去刻意誇耀,我認為,真正懂得它的人,是不需要別人去如何如何渲染它的。 二零一九十二月四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腸實熱怎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