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乾的很202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如老祖宗說的透徹,與人處事,工作,學習,各個方面都要量體裁衣,知己長知己短,對號入座,不做己所不能達事,不吹己所不能達牛,於人於己,中肯之道。

  • 2 # 南塢北齋

    一個人最壞的狀態是失去了對自己的認識和支配。因為不能認清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我們往往選錯職業;因為不能認清自己的慾望和情緒,我們往往陷入短視、無知、自私、衝動和自相矛盾等精神怪圈;因為不能認清自己,我們往往陷入緊張的人際關係中;因為不能認清自己,我們往往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努力了大半輩子,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從正面看,我們越是瞭解自己,就越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陶淵明本是彭澤縣令,但他最終認為自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於是果斷辭職歸隱,其後不僅在山水田園中活出真實寫意的自己,也成為中國“田園詩人”的著名代表。試想他若貪戀權力,也許加官進爵是沒問題,但這樣的話,青史上就很可能多了位籍籍無名的平庸高官,少了位流芳百世的隱逸詩人。

    面對“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這“三項桂冠”,九十多歲的季羨林不但沒有預設,還專門寫文章請辭。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季老的請辭,可謂做了一位真正的學者該做的。他認清了自己,所以能更好地做自己,更少受累於那些虛名浮利。

    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這已是眾所公認。在各種不同哲學流派之間的一切爭論中,這個目標始終未被改變和動搖過:它已被證明是阿基米德點,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動搖的中心。”

    不過,認識自己雖重要,但並不容易。有人問蘇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難?”他就回答:“認識你自己”。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管你認為自己多麼聰明,都很難超越自己的侷限。

    我們往往不是高看自己,就是看扁自己。譬如照鏡子,有時我們覺得鏡中的自己很耐看,有時又覺得鏡中的自己不忍直視;有時我們會愛上鏡中的自己,有時又憎惡鏡中那張熟悉的臉。我們對鏡自照的心情總是朝秦暮楚,這張臉卻是在長年累月慢慢蛻變的。同樣,我們也總不能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所以要認清自己,找到恰當的方法很關鍵。否則,就會像哲學家熊十力所說:“若用力求明,而未得其方,往往求明不獲,而適以自蔽。”

    西賽羅說過,“認識自己”的格言不僅旨在防止人類過度驕傲,也在於使我們瞭解自己的價值何在。因為只有瞭解了自我價值,才能更進一步地走向成功。

    無論是在時間的長度上,還是空間位置的廣度上,我們所擁有的都是非常有限的。生有涯而知無涯,所以你不可能什麼都能兼顧。

    心理學家詹姆士說:“我們往往面對必須偏向自我的某一點而拋棄其餘。並不是我能做到兩全其美而不願去做:既美貌,又胖大,又是個大運動家,又每年賺幾千萬美金,又是捷才,又享用豪奢,又能迷女人,又是個哲學家,又是個慈善家、政治家、武士,又是探險家,又是個音樂家……只是,這不可能。百萬富翁的事業往往與聖者的事業衝突;豪客與慈善家會互相絆腳而同歸蹉跎;哲學家與風流浪子也不能好好伴居於同一個凡身內。可以設想,在一個人生活的開頭,是很可能分別扮演集中不同的角色的,可是要成為其中任何一個人物,其餘的可能就須要限制。所以追求最真實、最強烈、最深沉的自我的人必須細心審查慾望一覽表,在這場賭賽中,挑出將自我當作賭注押上去的那一門。從此一切其他自我都不要分心,只有這個自我的幸與不幸是實在的。這個自我的失敗是真失敗,它的勝利是真勝利。”這個思想值得牢記。

  • 3 # 書海馭波

    中國古代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也有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謂異曲同工。認識自己,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認識了優點,可以發揮特長,做事得心應手。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可以力求改之,避之。還有一些既不是優點也不是缺點,比如性格的急緩,話的多寡,急則快,效率高,緩則慢,做事沉穩。急則燥,容易打草驚蛇,緩則遲,容易貽誤戰機。話多表達能力好,比較容易闡述自己的觀點;但話多往往有失,禍從口出。話少則反之。做到認識自己(自知),是不容易的,所謂“當局者迷”。大家都在努力認識自己,但太多人一輩子也做不到。一旦做到了,將受益無窮。

  • 4 # 吳山野士

    五千多年前的中華古人在造“我”字時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中文“我”字由丿、才、戈組合。丿象徵的是生殖器。才象徵的是才能、財富。戈象徵的是武器、力量。生殖器是命根,所以自我思考的第一問題是我從那裡來,要到那裡去。生命是怎麼一回事。生命的關健在於生存。生存須要才能與財富。這便是第二個問題,我的才能與財富是什麼?才能與財富須要保護,這就須要武器與力量。我的武器是什麼?沒有武器是不能保證自己擁有的財富乃至不能保證自己的生命。所以這是認識自己必須面對的三個問題。

  • 5 # 至簡Prajna

    這句話是蘇格拉底的哲學宣言,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深刻的詮釋了,人的無知與狂妄。

    其實,這主題,既有限而又無限。

    不敢妄談其無限之處。

    僅淺談些個人看法。

    1、認識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啟。

    2、認識自己的個性同時又要超越自己的個性。

    3、生存在充滿符號與象徵的時代,於人於己,更需認識到個體的侷限性。

    4、認識自己的執念。凡事都會到頭,終歸虛妄。

    5、存在即合理。合理即需求。

    6、活在當下。知行合一。

    7、想要一切服從你,你得先服從自己的理智。

    8、大道至簡(越是複雜玄妙,道理越簡單)

    9、偏見是缺乏判斷的意見。

    一個四平八穩的觀點不足以稱為觀點。

    見解處處與人雷同也並非優點。

    (判斷也只是相對性)

    10、自我懷疑是自知之明首要。

    11、歷史沒有“過去”,只是不同形式地迴圈往復。(包括你自己)

    12、要想精進與創新,先學會正確歸納概括的藝術。

    13、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任何)

    14、掌握個別才是掌握了一般。和諧是對立的統一。一為千萬,千萬為一。

    15、樂趣即分寸感。花看半開,酒飲微醺,此中大有佳趣。(凡事適度、均衡)

    16、關於慾望:喝水越多,越口渴。

    最後,想太多會失去很多做人的樂趣。

    多少得保持點孩童的感情和思想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家暴,女性是絕對的弱者,應該怎麼樣有利的保證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