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發燒了,嗓子疼的要命。很難受。家裡也沒了退燒藥,我記得小時候奶奶說,“發燒要捂著,出了汗就好了”。所以我就把自己捂在被子裡頭捂了整晚,喝了兩壺水,確實是出汗了,但越捂越難受,發燒並沒有好轉,今天反倒渾身沒勁,頭暈的起不來床。看來捂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人體為什麼會發燒?發燒,醫學界常稱為「發熱」,是指體溫升高,超過正常體溫0.5℃。每個人的體溫略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段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所以判定是否發熱應與自己平時相同條件下的體溫做比較。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把腋窩溫度大於37.2℃視為發熱。
有些人認為發熱就是由感冒引起的。其實不然,發熱常常由感染和/或一些其它可以引起發熱的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作為發熱的最常見原因,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外,還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另外,還有很多可能導致發熱的因素,如免疫性疾病、過敏、創傷、腫瘤、代謝性疾病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熱。
發燒時我們的身體在發生什麼?
我們身體所感受到的不適,很多是我們的機體在與疾病抗爭過程中引發機體內環境的暫時性改變而造成的。就拿感染引起的發熱來說,大部分時候身體內的病原體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免疫系統消滅了;一旦遇到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或病原體太過於強大的時候,身體得透過內環境的調動,激發起更強大的力量來對抗病原體,而要召喚這股強大的力量,則需要更高的體溫。
發熱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1.寒戰期
首先我們的體溫調定點被調高了。調定點相當於身體這個「房間」裡空調的設定溫度。剛開始的時候,房間溫度低於設定溫度,我們稱其為「寒戰期」。為了迅速達到設定溫度,表皮的血管收縮、汗腺抑制以減少散熱,肌肉顫慄以增加產熱,同時發個訊號給體溫調節中樞,咆哮道:「太冷了,快想辦法把體溫升起來!」很多人在這個階段會覺得冷,並出現寒戰等表現。
2.高熱期
體溫升高至設定溫度後就進入了「高熱期」。此時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陣陣乾熱。為了保持高體溫,提升免疫系統戰鬥力,「房間」裡的空調馬力全開,毫不放鬆。這個階段只覺體內一團火熱無處宣洩,大概是整個發熱過程中最難受的時候。
3.退熱期
經過數小時到數天甚至更久的戰鬥之後,進入「退熱期」。維持高體溫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疲倦的身體開始迅速降溫。體溫調定點回歸正常,在此期間身體產熱減少,散熱大幅增加,表現為面色潮紅,全身出汗,此時我們會感受到全身難以言說的舒適。
這麼說來,發熱並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在戰鬥特別艱難的情況下,殺紅眼的免疫系統會要求體溫升高、或降低之後再升高。體溫超過41.5℃時可能會對脆弱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在此之前我們就需要對其進行干預了。
那麼捂汗到底有沒有用?
「捂汗」是我們國家兩千年來對抗發熱的一項傳統,至今在很多人眼裡仍是對抗發熱最廉價、有效的方式。許多孩子因為家長對傳統的恪守,被捂出了「捂熱綜合徵」,令兒科醫生扼腕嘆息。那麼成年人是不是也不能捂汗呢?
嚴格來說,捂汗是不可取的。許多人聲辯自己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其實不然,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在體溫未升高至調定點之前,再怎麼捂都捂不出汗的。那一身汗是退燒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並不是捂出來的。如果非要為捂汗這個傳統找回一些顏面的話,那就是在寒戰期我們手腳冰冷、戰慄不止的時候,捂在被子裡可以幫助升高體溫,減少寒冷帶來的不適。
發燒時怎麼做才是對的?
發熱是一種身體對抗各種致病因素的反應,在抗禦疾病的過程中具有積極作用,我們不應該也不能盲目地去扼殺它。只是我們人體對於發熱的耐受程度是有底線的,一旦逾越了這個底線就有可能引起嚴重後果。這條底線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條底線就是你的耐受度。如果發熱在機體尚能忍受的極限內,譬如發熱時體溫不是過高,體溫在39℃以下,而發熱時間持續又不是過長,那麼可能經過一般的處理就有可能退燒了;如果發熱嚴重干擾了你的生活和工作,或持續時間過長,那就必須要採取積極措施了。
多喝水:別人在你發燒的時候讓你多喝水真的不是敷衍你,發熱時代謝速度增快,體內水分消耗快,需要及時補充。
溫水擦浴:那些說發燒的時候不能碰水的人可以洗洗睡了。溫水擦拭身體或者洗個溫水澡,不僅能減少不適,還有助於體表溫度的下降。
退燒藥:上面兩條都是輔助措施,這一個才是對症處理。目前成人退燒首選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市面上許多感冒藥都含有此成分。無需每天定時吃,也不能超量吃,只在不舒服的時候短期服用就行了。
及時就醫:由於可以引起發熱的病因繁雜眾多。上面介紹的是針對常見的發熱患者的常規處理原則!
昨晚我發燒了,嗓子疼的要命。很難受。家裡也沒了退燒藥,我記得小時候奶奶說,“發燒要捂著,出了汗就好了”。所以我就把自己捂在被子裡頭捂了整晚,喝了兩壺水,確實是出汗了,但越捂越難受,發燒並沒有好轉,今天反倒渾身沒勁,頭暈的起不來床。看來捂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人體為什麼會發燒?發燒,醫學界常稱為「發熱」,是指體溫升高,超過正常體溫0.5℃。每個人的體溫略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段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所以判定是否發熱應與自己平時相同條件下的體溫做比較。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把腋窩溫度大於37.2℃視為發熱。
有些人認為發熱就是由感冒引起的。其實不然,發熱常常由感染和/或一些其它可以引起發熱的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作為發熱的最常見原因,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外,還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另外,還有很多可能導致發熱的因素,如免疫性疾病、過敏、創傷、腫瘤、代謝性疾病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熱。
發燒時我們的身體在發生什麼?
我們身體所感受到的不適,很多是我們的機體在與疾病抗爭過程中引發機體內環境的暫時性改變而造成的。就拿感染引起的發熱來說,大部分時候身體內的病原體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免疫系統消滅了;一旦遇到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或病原體太過於強大的時候,身體得透過內環境的調動,激發起更強大的力量來對抗病原體,而要召喚這股強大的力量,則需要更高的體溫。
發熱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1.寒戰期
首先我們的體溫調定點被調高了。調定點相當於身體這個「房間」裡空調的設定溫度。剛開始的時候,房間溫度低於設定溫度,我們稱其為「寒戰期」。為了迅速達到設定溫度,表皮的血管收縮、汗腺抑制以減少散熱,肌肉顫慄以增加產熱,同時發個訊號給體溫調節中樞,咆哮道:「太冷了,快想辦法把體溫升起來!」很多人在這個階段會覺得冷,並出現寒戰等表現。
2.高熱期
體溫升高至設定溫度後就進入了「高熱期」。此時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陣陣乾熱。為了保持高體溫,提升免疫系統戰鬥力,「房間」裡的空調馬力全開,毫不放鬆。這個階段只覺體內一團火熱無處宣洩,大概是整個發熱過程中最難受的時候。
3.退熱期
經過數小時到數天甚至更久的戰鬥之後,進入「退熱期」。維持高體溫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疲倦的身體開始迅速降溫。體溫調定點回歸正常,在此期間身體產熱減少,散熱大幅增加,表現為面色潮紅,全身出汗,此時我們會感受到全身難以言說的舒適。
這麼說來,發熱並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在戰鬥特別艱難的情況下,殺紅眼的免疫系統會要求體溫升高、或降低之後再升高。體溫超過41.5℃時可能會對脆弱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在此之前我們就需要對其進行干預了。
那麼捂汗到底有沒有用?
「捂汗」是我們國家兩千年來對抗發熱的一項傳統,至今在很多人眼裡仍是對抗發熱最廉價、有效的方式。許多孩子因為家長對傳統的恪守,被捂出了「捂熱綜合徵」,令兒科醫生扼腕嘆息。那麼成年人是不是也不能捂汗呢?
嚴格來說,捂汗是不可取的。許多人聲辯自己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其實不然,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在體溫未升高至調定點之前,再怎麼捂都捂不出汗的。那一身汗是退燒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並不是捂出來的。如果非要為捂汗這個傳統找回一些顏面的話,那就是在寒戰期我們手腳冰冷、戰慄不止的時候,捂在被子裡可以幫助升高體溫,減少寒冷帶來的不適。
發燒時怎麼做才是對的?
發熱是一種身體對抗各種致病因素的反應,在抗禦疾病的過程中具有積極作用,我們不應該也不能盲目地去扼殺它。只是我們人體對於發熱的耐受程度是有底線的,一旦逾越了這個底線就有可能引起嚴重後果。這條底線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條底線就是你的耐受度。如果發熱在機體尚能忍受的極限內,譬如發熱時體溫不是過高,體溫在39℃以下,而發熱時間持續又不是過長,那麼可能經過一般的處理就有可能退燒了;如果發熱嚴重干擾了你的生活和工作,或持續時間過長,那就必須要採取積極措施了。
多喝水:別人在你發燒的時候讓你多喝水真的不是敷衍你,發熱時代謝速度增快,體內水分消耗快,需要及時補充。
溫水擦浴:那些說發燒的時候不能碰水的人可以洗洗睡了。溫水擦拭身體或者洗個溫水澡,不僅能減少不適,還有助於體表溫度的下降。
退燒藥:上面兩條都是輔助措施,這一個才是對症處理。目前成人退燒首選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市面上許多感冒藥都含有此成分。無需每天定時吃,也不能超量吃,只在不舒服的時候短期服用就行了。
及時就醫:由於可以引起發熱的病因繁雜眾多。上面介紹的是針對常見的發熱患者的常規處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