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都挺好》迎來了大結局,這部劇簡直火到了各個領域,甚至蘇大強的表情包被各行各業調侃。
前段時間各大平臺都是這部劇的影評,我一直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去寫,這部劇雖然是一個家庭倫理劇,但是卻真實的折射出中國的原生家庭的很多真相。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學過心理學的大概都知道,我們的人格很早就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形成了,而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有多難,你去問問那些做過心理諮詢的人大概就知道了。
很多人可能會說:“父母雖然影響了你早年,但是你後來成長過程都是你自己啊。”沒錯,一個人成長問題的鍋不能都丟給父母,但是很遺憾的是上世紀有太多心理學者和專家做過太多的嬰兒觀察實驗,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長教育方式如何影響著每個人的成長。雖然父母日後和你生活的時間很短,但是你童年和父母關係的互動模式會內化到你自己人格的一部分,這種關係模式如果你不去有意識反思和覺知,那麼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還是會影響你。
《都挺好》最後小妹蘇明玉破口大罵自己父親後,她意識到雖然那麼的討厭母親,但是自己卻潛意識認同了母親,那一刻她就是她母親。以至於最後她說:“我一生就是要逃離我媽媽對我的限制,但是我走的越遠,我越努力,可是她好像就是‘陰魂不散’一直影響著我。”
在中國,家庭排列順序中大多遵循著遵守老為尊,長為尊原則。也就是哪怕他們是錯的,也要聽話。蘇母在家庭排列肯定是第一位,那麼就算她是錯的也沒人敢質疑。而蘇母為了面子直到與女兒決裂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偏心。你說蘇母愛不愛自己的女兒?相信明眼人能看出來蘇母肯定是愛自己女兒的。可是這樣“畸形”的家庭文化觀念讓她不能低頭,因為我錯了甚至比我死了還難受。
壞的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造成多大影響?
蘇母的離世徹底引爆了蘇家矛盾的導火索,同時也將蘇家三個男人的軟弱、自私、無能曝露在Sunny之下。
看似不近人情的明玉,內心極度渴望愛。儘管與蘇母決裂,在其離世後,她仍第一時間趕到處理後事,辦葬禮、買墓地,因與明成發生糾葛沒能參加葬禮,她也獨自一人跑到墳前,獻上了一束花。
被蘇母欺壓一輩子的蘇大強,無疑是位沒有擔當且十分自私的父親。在蘇母去世前,在家中扮演不爭取、不反抗、不明事理的角色,在妻子去世後,他在第一時間偷藏存摺,為養老謀劃,作威作福、倚老賣老,將兩位兒子的家庭折磨得雞犬不寧,內心卻始終自顧自,毫無波瀾。
大兒子在遇到問題從來都只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講道理,而二兒子只能躲在後面。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的站出來把問題解決好。雖然我們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歸結為原生家庭和父母,但是父母陪伴我們的過去就是我們一生的基石,而如果這個基石都沒有打好,未來我們會一直因為現實生活來修修補補這過去的基石。原生家庭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這個話題多具有現實性?多年前,豆瓣上名為“ father&Mother皆禍害”的小組,擁有十多萬粉絲的擁躉,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原生家庭到底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影響?最新研究證明精神病發的一個因素中早年創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精神分析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基本就是早年和父母的關係中產生。
不過人格的養成不同理論也有不同看法。原生家庭環境或許可以很大程度決定我們日後的生活。但是它不是宿命論,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藝說道:“人,並非是一個純粹生物因素決定的、由原始衝動慾望堆砌一成不變的個體,也並非絕對由文化環境所操縱的木偶。”
曾經在豆瓣上看到過一個話題: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你帶來的哪些傷害,至今都無法釋懷?
“從小爸媽就不喜歡我,一次過年全家人都在,我爸說:‘我最後悔生了個女兒,一輩子沒個兒子。’那時候所有人坐著聊天,我跪著擦地。”“我媽說:‘你不嫁個有錢人,你弟弟指望誰養活?我和你爸都要老的,他以後就是你的責任。’”“爸媽微信頭像、朋友圈全是我弟弟。”“記得有一次吵架,我媽說:‘你以為我想看到你?看到你我就噁心!’”
每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女兒的“隱形監獄”;每一對重男輕女的父母,都給女兒判了“無期徒刑”。
也就是很多時候,孝道的背後告訴你養兒防老。一切好像都是功利的,你一出生便揹負著一些你不想認同的觀念,他們不允許你做你自己。你要聽話,慢慢讓你明白你與家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家庭關係的“粘稠”沒有邊界導致出現一個詞叫“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部劇再次把中國式家庭問題真實的暴露出來,但是結局從文藝角度來看的確很完美,但是從真實性來說的確有點“敗筆”。一個人要與原生家庭和解可能遠遠沒那麼簡單,最後我想說一個內心強大的民族和個人是敢於面對真實的。
熱播劇《都挺好》迎來了大結局,這部劇簡直火到了各個領域,甚至蘇大強的表情包被各行各業調侃。
前段時間各大平臺都是這部劇的影評,我一直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去寫,這部劇雖然是一個家庭倫理劇,但是卻真實的折射出中國的原生家庭的很多真相。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學過心理學的大概都知道,我們的人格很早就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形成了,而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有多難,你去問問那些做過心理諮詢的人大概就知道了。
很多人可能會說:“父母雖然影響了你早年,但是你後來成長過程都是你自己啊。”沒錯,一個人成長問題的鍋不能都丟給父母,但是很遺憾的是上世紀有太多心理學者和專家做過太多的嬰兒觀察實驗,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長教育方式如何影響著每個人的成長。雖然父母日後和你生活的時間很短,但是你童年和父母關係的互動模式會內化到你自己人格的一部分,這種關係模式如果你不去有意識反思和覺知,那麼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還是會影響你。
《都挺好》最後小妹蘇明玉破口大罵自己父親後,她意識到雖然那麼的討厭母親,但是自己卻潛意識認同了母親,那一刻她就是她母親。以至於最後她說:“我一生就是要逃離我媽媽對我的限制,但是我走的越遠,我越努力,可是她好像就是‘陰魂不散’一直影響著我。”
在中國,家庭排列順序中大多遵循著遵守老為尊,長為尊原則。也就是哪怕他們是錯的,也要聽話。蘇母在家庭排列肯定是第一位,那麼就算她是錯的也沒人敢質疑。而蘇母為了面子直到與女兒決裂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偏心。你說蘇母愛不愛自己的女兒?相信明眼人能看出來蘇母肯定是愛自己女兒的。可是這樣“畸形”的家庭文化觀念讓她不能低頭,因為我錯了甚至比我死了還難受。
壞的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造成多大影響?
蘇母的離世徹底引爆了蘇家矛盾的導火索,同時也將蘇家三個男人的軟弱、自私、無能曝露在Sunny之下。
看似不近人情的明玉,內心極度渴望愛。儘管與蘇母決裂,在其離世後,她仍第一時間趕到處理後事,辦葬禮、買墓地,因與明成發生糾葛沒能參加葬禮,她也獨自一人跑到墳前,獻上了一束花。
被蘇母欺壓一輩子的蘇大強,無疑是位沒有擔當且十分自私的父親。在蘇母去世前,在家中扮演不爭取、不反抗、不明事理的角色,在妻子去世後,他在第一時間偷藏存摺,為養老謀劃,作威作福、倚老賣老,將兩位兒子的家庭折磨得雞犬不寧,內心卻始終自顧自,毫無波瀾。
大兒子在遇到問題從來都只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講道理,而二兒子只能躲在後面。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的站出來把問題解決好。雖然我們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歸結為原生家庭和父母,但是父母陪伴我們的過去就是我們一生的基石,而如果這個基石都沒有打好,未來我們會一直因為現實生活來修修補補這過去的基石。原生家庭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這個話題多具有現實性?多年前,豆瓣上名為“ father&Mother皆禍害”的小組,擁有十多萬粉絲的擁躉,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原生家庭到底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影響?最新研究證明精神病發的一個因素中早年創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精神分析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基本就是早年和父母的關係中產生。
不過人格的養成不同理論也有不同看法。原生家庭環境或許可以很大程度決定我們日後的生活。但是它不是宿命論,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藝說道:“人,並非是一個純粹生物因素決定的、由原始衝動慾望堆砌一成不變的個體,也並非絕對由文化環境所操縱的木偶。”
曾經在豆瓣上看到過一個話題: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你帶來的哪些傷害,至今都無法釋懷?
“從小爸媽就不喜歡我,一次過年全家人都在,我爸說:‘我最後悔生了個女兒,一輩子沒個兒子。’那時候所有人坐著聊天,我跪著擦地。”“我媽說:‘你不嫁個有錢人,你弟弟指望誰養活?我和你爸都要老的,他以後就是你的責任。’”“爸媽微信頭像、朋友圈全是我弟弟。”“記得有一次吵架,我媽說:‘你以為我想看到你?看到你我就噁心!’”
每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女兒的“隱形監獄”;每一對重男輕女的父母,都給女兒判了“無期徒刑”。
也就是很多時候,孝道的背後告訴你養兒防老。一切好像都是功利的,你一出生便揹負著一些你不想認同的觀念,他們不允許你做你自己。你要聽話,慢慢讓你明白你與家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家庭關係的“粘稠”沒有邊界導致出現一個詞叫“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部劇再次把中國式家庭問題真實的暴露出來,但是結局從文藝角度來看的確很完美,但是從真實性來說的確有點“敗筆”。一個人要與原生家庭和解可能遠遠沒那麼簡單,最後我想說一個內心強大的民族和個人是敢於面對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