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並非以製作旗袍為業,只是單純喜歡旗袍,對它有些研究。在此較簡單的介紹一下旗袍的細節再提幾點個人建議。
旗袍盤扣並非只有大家熟知的一字扣,還有各類花式盤扣,放圖舉例: (盤扣種類)
除這些還有盤香扣、壽桃扣等,每一種扣還能有很多種變化,各類釦子與衣身顏色的搭配也十分多樣,對此很感興趣可自行上網查詳細資料。而且旗袍的領子種類亦不單一。 (旗袍領種類)
還有一種旗袍領,類似於圖片最上方左側的元寶領,只是多加了一兩粒釦子,能襯托得脖子更加修長,但如果脖子過短就不適合用這個法子了。這種領子在上世紀30年代最常見。 (昔日流行)
現在這樣領子的旗袍在市面上很難買到了,但如果找專門定製旗袍的師傅,應該還可以做出來。另外旗袍的面料也很重要,應該柔軟並有一定的垂感,僵挺生硬感能避免出現就避免出現。旗袍袖子一般分無袖、包肩袖、尋常裝袖,夏天可酌情采用無袖、包肩袖和三、四分袖,春秋冬則酌情采用六七分袖和長袖(要是像海南省三亞和東南亞一帶倒也不必要了)。再提幾點建議:
1.不要選擇開叉過高的旗袍。現在市面上幾乎就沒有幾個低開叉的旗袍了,而且好多都能開叉到大腿根。像這樣:
如果說短褲短裙能給人青春感活力感,那開叉如此之高的旗袍幾乎就只能使穿著者顯得的很風塵。無論是日常還是出席宴會等場合,開叉都以不高於膝蓋上方三寸為宜。 (老照片中的旗袍,低開叉顯得更內斂更雅觀)
2.某些圖案配色和樣式的旗袍不要選擇。其實青花瓷顏色+圖案的旗袍雖然難看但槽點真不是最大的(但也不建議買),感覺更糟糕的,除了以上放的兩張當代旗袍圖片,還有以下幾種: (有沒有被“美”到?)
以古典式梅蘭菊蓮鳥獸祥雲做圖案,類似的跟風爆款不計其數,圖案似乎多靠電腦印花、彩繪,衣服面料看上去不是僵得像畫板就是亮亮綢緞。這個最不能忍: (這是拿模特做畫板還是花瓶?辣眼睛……)
還有就是配色問題,圖案和顏色,不一定非得暖搭暖色、冷搭冷色,但點綴的顏色一定不能壓過主體顏色的色調,如果冷暖色相搭那麼二者對比也不能過於鮮明,否則容易相沖。 (綠配紅……這叫龍虎鬥?好像還不止“龍虎”二種)
花窗簾花被面風的旗袍是妥妥的“顯土神器”。旗袍明明是一種出現不到百年的服裝,老給它強加那麼多“古典”有何必要?
還有各種各樣奇特的領子襟扣。 (這個大襟是……縫上去的裝飾?) (好像縫合上的布娃娃) (我管這種領叫“破口花盆”) (還有這張照片,和領子襟扣無關但還是忍不住吐槽這靈感是來自肚兜嗎?而且模特頭上插的是什麼啊……)
呵呵。
3.不要選擇短於膝蓋的旗袍。旗袍是一種穿上應有一定端莊感的服裝, 太短就會使這種端莊感大打折扣。而且旗袍的形狀和下襬開叉註定了穿上很短的旗袍絕不會像穿上一些短裙那樣顯得青春活潑,以現在旗袍整體上的開衩度來說,行走坐臥一不小心把褲衩露出來都是很容易的,不想走光最好不要選擇。 (一不小心就這樣了)
4.根據場合選擇旗袍的面料。日常適合純棉和棉麻等面料的旗袍,出席宴會等場合,則可用綢緞絲縐等顯光澤的面料,香雲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一般不適合年輕女性)。而光澤感太強的旗袍就只適合走秀。另外,透明的紗質旗袍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民國時期的一名女子,穿著透明爛花工藝旗袍,內搭襯裙) (此照片前排左二和右二的女子,穿了透明的旗袍) (《良友》封面上穿透明旗袍的女子)
現在這樣的旗袍在市面上變少了但並不是沒有,仔細找一找還是有好貨的。
5.建議選擇插肩袖旗袍。其實就是連肩袖。用這種工藝縫合衣袖的旗袍肩部線條更柔和自然,而普通裝袖的旗袍如果弄不好會有比較明顯的折角,而且不如插肩袖自然,較為僵硬呆板。另外如果有明顯的“副乳”,就不要穿無袖的旗袍。
6.根據自己的膚色和年齡選擇旗袍顏色。例如膚色暖就不要穿冷色調的旗袍,膚色非常白的人不適合暗棕底色的香雲紗旗袍,這就跟平時穿衣搭配技巧一樣。年輕女孩更適合淺藍淺粉淡紫等看上去清新的淺色,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則適合墨綠、棕色、紫色、深紫色暗紅色的旗袍。像“陰丹士林”式的深藍色旗袍則是年輕女性和中年中老年女性都適合的。
小貼士:旗袍分平面剪裁和立體剪裁,平面剪裁就是上世紀30、40年代流行的那樣,略修身但不緊身。立體剪裁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很顯腰身,但更挑人,稍胖些穿著就難看了。 如果選擇了開叉高的旗袍最好在裡面搭一件襯褲或襯裙,能防走光以及增加淑女感。而透明的旗袍一定要搭襯裙,這個無需多言。旗袍的襯裙不少都有和旗袍一樣的開衩,這樣的襯裙在市面上比較難買到,如果有工具自己動手做也不難。
就這樣。
本人並非以製作旗袍為業,只是單純喜歡旗袍,對它有些研究。在此較簡單的介紹一下旗袍的細節再提幾點個人建議。
旗袍盤扣並非只有大家熟知的一字扣,還有各類花式盤扣,放圖舉例: (盤扣種類)
除這些還有盤香扣、壽桃扣等,每一種扣還能有很多種變化,各類釦子與衣身顏色的搭配也十分多樣,對此很感興趣可自行上網查詳細資料。而且旗袍的領子種類亦不單一。 (旗袍領種類)
還有一種旗袍領,類似於圖片最上方左側的元寶領,只是多加了一兩粒釦子,能襯托得脖子更加修長,但如果脖子過短就不適合用這個法子了。這種領子在上世紀30年代最常見。 (昔日流行)
現在這樣領子的旗袍在市面上很難買到了,但如果找專門定製旗袍的師傅,應該還可以做出來。另外旗袍的面料也很重要,應該柔軟並有一定的垂感,僵挺生硬感能避免出現就避免出現。旗袍袖子一般分無袖、包肩袖、尋常裝袖,夏天可酌情采用無袖、包肩袖和三、四分袖,春秋冬則酌情采用六七分袖和長袖(要是像海南省三亞和東南亞一帶倒也不必要了)。再提幾點建議:
1.不要選擇開叉過高的旗袍。現在市面上幾乎就沒有幾個低開叉的旗袍了,而且好多都能開叉到大腿根。像這樣:
如果說短褲短裙能給人青春感活力感,那開叉如此之高的旗袍幾乎就只能使穿著者顯得的很風塵。無論是日常還是出席宴會等場合,開叉都以不高於膝蓋上方三寸為宜。 (老照片中的旗袍,低開叉顯得更內斂更雅觀)
2.某些圖案配色和樣式的旗袍不要選擇。其實青花瓷顏色+圖案的旗袍雖然難看但槽點真不是最大的(但也不建議買),感覺更糟糕的,除了以上放的兩張當代旗袍圖片,還有以下幾種: (有沒有被“美”到?)
以古典式梅蘭菊蓮鳥獸祥雲做圖案,類似的跟風爆款不計其數,圖案似乎多靠電腦印花、彩繪,衣服面料看上去不是僵得像畫板就是亮亮綢緞。這個最不能忍: (這是拿模特做畫板還是花瓶?辣眼睛……)
還有就是配色問題,圖案和顏色,不一定非得暖搭暖色、冷搭冷色,但點綴的顏色一定不能壓過主體顏色的色調,如果冷暖色相搭那麼二者對比也不能過於鮮明,否則容易相沖。 (綠配紅……這叫龍虎鬥?好像還不止“龍虎”二種)
花窗簾花被面風的旗袍是妥妥的“顯土神器”。旗袍明明是一種出現不到百年的服裝,老給它強加那麼多“古典”有何必要?
還有各種各樣奇特的領子襟扣。 (這個大襟是……縫上去的裝飾?) (好像縫合上的布娃娃) (我管這種領叫“破口花盆”) (還有這張照片,和領子襟扣無關但還是忍不住吐槽這靈感是來自肚兜嗎?而且模特頭上插的是什麼啊……)
呵呵。
3.不要選擇短於膝蓋的旗袍。旗袍是一種穿上應有一定端莊感的服裝, 太短就會使這種端莊感大打折扣。而且旗袍的形狀和下襬開叉註定了穿上很短的旗袍絕不會像穿上一些短裙那樣顯得青春活潑,以現在旗袍整體上的開衩度來說,行走坐臥一不小心把褲衩露出來都是很容易的,不想走光最好不要選擇。 (一不小心就這樣了)
4.根據場合選擇旗袍的面料。日常適合純棉和棉麻等面料的旗袍,出席宴會等場合,則可用綢緞絲縐等顯光澤的面料,香雲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一般不適合年輕女性)。而光澤感太強的旗袍就只適合走秀。另外,透明的紗質旗袍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民國時期的一名女子,穿著透明爛花工藝旗袍,內搭襯裙) (此照片前排左二和右二的女子,穿了透明的旗袍) (《良友》封面上穿透明旗袍的女子)
現在這樣的旗袍在市面上變少了但並不是沒有,仔細找一找還是有好貨的。
5.建議選擇插肩袖旗袍。其實就是連肩袖。用這種工藝縫合衣袖的旗袍肩部線條更柔和自然,而普通裝袖的旗袍如果弄不好會有比較明顯的折角,而且不如插肩袖自然,較為僵硬呆板。另外如果有明顯的“副乳”,就不要穿無袖的旗袍。
6.根據自己的膚色和年齡選擇旗袍顏色。例如膚色暖就不要穿冷色調的旗袍,膚色非常白的人不適合暗棕底色的香雲紗旗袍,這就跟平時穿衣搭配技巧一樣。年輕女孩更適合淺藍淺粉淡紫等看上去清新的淺色,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則適合墨綠、棕色、紫色、深紫色暗紅色的旗袍。像“陰丹士林”式的深藍色旗袍則是年輕女性和中年中老年女性都適合的。
小貼士:旗袍分平面剪裁和立體剪裁,平面剪裁就是上世紀30、40年代流行的那樣,略修身但不緊身。立體剪裁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很顯腰身,但更挑人,稍胖些穿著就難看了。 如果選擇了開叉高的旗袍最好在裡面搭一件襯褲或襯裙,能防走光以及增加淑女感。而透明的旗袍一定要搭襯裙,這個無需多言。旗袍的襯裙不少都有和旗袍一樣的開衩,這樣的襯裙在市面上比較難買到,如果有工具自己動手做也不難。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