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
宋代:蘇軾
姑熟再見勝之,次前韻
別夢已隨流水,淚巾猶浥香泉。相如依舊是臞仙。人在瑤臺閬苑。花霧縈風縹緲,歌珠滴水清圓。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馬歸來便面。
2.田園樂七首·其二
唐代:王維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3.卜算子·席上送王彥猷
宋代:周紫芝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裡朱顏換。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
4.西江月
宋代:李公昴
小鷁載池心月,長虹誇水中天。主人情重客留連。便欲乘風寒殿。 霜竹且傳秋信,鏡蕖不作春妍。夜涼正好倒金船。朔飲而今再見。
5.漁家傲
宋代:鄒浩
慧眼舒光無不見。塵中一一藏經卷。聞說大千攤已遍。門方便。法輪盡向毫端轉。 月掛燭籠知再見。西方可履休回盼。要與老岑同掣電。酬所願。欣逢十二觀音面。
《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
譯文
離別已成過去,如一江流水,傷別的眼淚還溼潤著香帕。司馬相如依舊是清瘦的神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宮,令人嚮往。纖弱婀娜的身段如霧蒙花那樣柔美,如秋風迴旋那樣纖細。歌聲圓潤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女子的眉毛剛剛畫成,極其美麗。騎馬回來時還半遮著臉面。
賞析
這首詞上片回憶當年徐守君猷與侍女勝之黃州情。“別夢已隨流水”,別離匆匆,如一江流水。“隨”字蘊含著年華的虛度,精神的空虛。歲月無情,人生如夢,哀而不傷。“淚巾猶浥香泉”,寫當年勝之的嬌態。青春、美貌、人格幾乎完全衰退的勝之,現在仍然陷入痛苦、哀怨、無奈的變態之中。誰知她當年在太守面前撒嬌,淚如泉湧,溼潤著香帕。“對人前喬做作嬌模樣,背地裡淚千行”(元代妓女真氏《解三酲》),美中帶嬌。至今東坡還記憶猶新。“相如依舊是臞仙。人在瑤臺閬苑”,又寫徐守君猷的美好晚景:如風流倜儻的司馬相如那樣,文采奕奕,風流翩翩,儒居山澤,住在“瑤臺閬苑”,成為“臞仙”,令人嚮往。短短四句,跨越歷史的時間和現實的空間,想圓一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夢。
2.《田園樂七首·其二》
註釋
①“再見”二句:揚雄《解嘲》:“或立談而封侯。”《史記·虞卿傳》載,虞卿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②藕耕:《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藕而耕”。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送別友人王彥猷的酒席上,作者寫了這首詞。上片寫依依惜別,下片發人生感喟。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是對友人歸程的預測。從江北登上歸舟,可以重新見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從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裡朱顏換。”一處江北,一處江南,數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別夢中,韶華逝去,歲月蹉跎,鬢生白髮,臉增衰容,人就變得越來越老了。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過片以後,主要是抒發對人生飄泊聚散無常的感喟。這裡作者選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嶺頭雲”,飄忽變幻,聚散無常;二是把“君”比作“孤雲”,飄泊在外,何處歸宿?“萬物各有託,孤雲獨無依”(陶潛《詠貧士詩》),處境之淒涼落寞可見一斑;三是把“我”比作“離群雁”,孤雁失群,悽惶哀鳴,“一聲何處離群雁,那向江村靜處聞”(戴復古詩),與孤雲的況味可說毫無二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這種感慨,是作為帶有普遍性的人生規律來認識的。這種認識,固然有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情誼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悵惘這種直接原因,但終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極傷感的情緒。
4.《西江月》
作者:李公昴,名昴英,宋代盤石人,又作名公昂,字俊明,宋代鄱陽人,詞人,工詞,曾以所作《摸魚兒》一詞送與太平州太守王子文而得名,而其作《蘭陵王》中的「階除拾取飛花嚼,是多少春恨,等閒蠶卻」一句更是為後人稱道,因而後世稱之為「詞家射鵰手」,有《文溪集》,一作《文溪詞》。
5.《漁家傲》
作者: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裡後於周線巷住處闢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諡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1.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
宋代:蘇軾
姑熟再見勝之,次前韻
別夢已隨流水,淚巾猶浥香泉。相如依舊是臞仙。人在瑤臺閬苑。花霧縈風縹緲,歌珠滴水清圓。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馬歸來便面。
2.田園樂七首·其二
唐代:王維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3.卜算子·席上送王彥猷
宋代:周紫芝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裡朱顏換。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
4.西江月
宋代:李公昴
小鷁載池心月,長虹誇水中天。主人情重客留連。便欲乘風寒殿。 霜竹且傳秋信,鏡蕖不作春妍。夜涼正好倒金船。朔飲而今再見。
5.漁家傲
宋代:鄒浩
慧眼舒光無不見。塵中一一藏經卷。聞說大千攤已遍。門方便。法輪盡向毫端轉。 月掛燭籠知再見。西方可履休回盼。要與老岑同掣電。酬所願。欣逢十二觀音面。
《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
譯文
離別已成過去,如一江流水,傷別的眼淚還溼潤著香帕。司馬相如依舊是清瘦的神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宮,令人嚮往。纖弱婀娜的身段如霧蒙花那樣柔美,如秋風迴旋那樣纖細。歌聲圓潤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女子的眉毛剛剛畫成,極其美麗。騎馬回來時還半遮著臉面。
賞析
這首詞上片回憶當年徐守君猷與侍女勝之黃州情。“別夢已隨流水”,別離匆匆,如一江流水。“隨”字蘊含著年華的虛度,精神的空虛。歲月無情,人生如夢,哀而不傷。“淚巾猶浥香泉”,寫當年勝之的嬌態。青春、美貌、人格幾乎完全衰退的勝之,現在仍然陷入痛苦、哀怨、無奈的變態之中。誰知她當年在太守面前撒嬌,淚如泉湧,溼潤著香帕。“對人前喬做作嬌模樣,背地裡淚千行”(元代妓女真氏《解三酲》),美中帶嬌。至今東坡還記憶猶新。“相如依舊是臞仙。人在瑤臺閬苑”,又寫徐守君猷的美好晚景:如風流倜儻的司馬相如那樣,文采奕奕,風流翩翩,儒居山澤,住在“瑤臺閬苑”,成為“臞仙”,令人嚮往。短短四句,跨越歷史的時間和現實的空間,想圓一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夢。
2.《田園樂七首·其二》
註釋
①“再見”二句:揚雄《解嘲》:“或立談而封侯。”《史記·虞卿傳》載,虞卿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②藕耕:《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藕而耕”。
3.卜算子·席上送王彥猷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送別友人王彥猷的酒席上,作者寫了這首詞。上片寫依依惜別,下片發人生感喟。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是對友人歸程的預測。從江北登上歸舟,可以重新見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從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裡朱顏換。”一處江北,一處江南,數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別夢中,韶華逝去,歲月蹉跎,鬢生白髮,臉增衰容,人就變得越來越老了。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過片以後,主要是抒發對人生飄泊聚散無常的感喟。這裡作者選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嶺頭雲”,飄忽變幻,聚散無常;二是把“君”比作“孤雲”,飄泊在外,何處歸宿?“萬物各有託,孤雲獨無依”(陶潛《詠貧士詩》),處境之淒涼落寞可見一斑;三是把“我”比作“離群雁”,孤雁失群,悽惶哀鳴,“一聲何處離群雁,那向江村靜處聞”(戴復古詩),與孤雲的況味可說毫無二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這種感慨,是作為帶有普遍性的人生規律來認識的。這種認識,固然有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情誼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悵惘這種直接原因,但終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極傷感的情緒。
4.《西江月》
作者:李公昴,名昴英,宋代盤石人,又作名公昂,字俊明,宋代鄱陽人,詞人,工詞,曾以所作《摸魚兒》一詞送與太平州太守王子文而得名,而其作《蘭陵王》中的「階除拾取飛花嚼,是多少春恨,等閒蠶卻」一句更是為後人稱道,因而後世稱之為「詞家射鵰手」,有《文溪集》,一作《文溪詞》。
5.《漁家傲》
作者: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裡後於周線巷住處闢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諡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