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榮華

    你的這個提問就有問題,中國封建社會其實不是真正的封建社會,他應該稱之為中央集權的大地主社會。所謂的封建社會,它是封建割據的,但是在元明清這些朝代都是中央集權的統治。按照一些社會學家的分析,有一本書叫中國的政治時鐘,裡面就清晰的分析了中國古代社會在王朝末期出現的社會矛盾加劇現象,但這個是短暫的一瞬間。

    我們說的正統,指的是他的思想和文化,中國的文化精神源遠流長,是在是四個文明當中唯一一個倖存下來的文明。這個正統主要是針對那些草莽文化。

  • 2 # 心向青山

    正統,源自《春秋》,有“居正”、“一統”兩層意思。

    符合華夏禮儀,貫徹春秋大義,一統華夏者,便是正統,與“偏安”“僭越”“竊國”相對。

    在儒家眼中,居正比一統更為重要,所以許多正統王朝並非大一統。

    居正,最初指華夷之辨,但後來佔據中原,繼承了前朝便是正統。

    比如,五代時期,以梁、唐、晉、漢、周為正統,僅僅是因為它們佔據中原。

    又比如,隋朝為了證明自己正統,便把南朝、北朝都列為正統。

    元朝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便承認了宋、遼、金都是正統。

    因此,正統與否,和老百姓安居樂業還是水生火熱,在某種程度上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正統是一種話語權,搶了正統,其它政權便是偏安、僭越,正統政權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師討伐異己,和老百姓的生活無關。

  • 3 # 赫哲烈

    這是以階級觀點來評價歷史發展的,一代有一代歷史之責任,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清都是抱有民胞物與思想的,追求的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哪個時期的統治者從一開始就是以壓迫人民為目的建立統治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反抗,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如果真有哪裡就會有農民反抗的旗幟。對於這種大同理想的追求只是囿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達到了不同的水平而已,是其治理能力的限制造成的,誰不想過好日子,都說統治階級好逸惡勞,每個人能不想嗎?誰閒的沒事愛瞎折騰,要把自己給推翻。

    昏君是世襲製造成的,封建禮儀制度也是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而選擇的,人的發展認識不能脫離實際而去空想,王莽的改革有效果嗎?從現在來說也很超前,只是身死而國滅,使得芸芸眾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說無論改革還是發展都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只會一敗塗地。

    正統是一種名分,有利於人心的歸附,是其合法性存在的最好體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秦漢以致元明清都是當時最高生產力的代表,都是當時獨一無二的統治階層,都是最能解放勞動人民生產力的滿足勞動人民需求的最大組織機構。雖然受歷史發展的侷限存在著剝削人民的一面從歷史的發展上來看其對歷史的發展對人類的貢獻是值得正面肯定並予以標榜的,因為在當時當地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與此匹敵的,是唯一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存在,所以為了宣傳以及為了正人心取得合法性,奉天承運受命於天,當朝一定會給前朝予以正統地位,否則其合法正義何在?

  • 4 # 清者正清

    封建禮教一詞帶有貶義,新文化運動時期幾乎全面否定了古代文化,是非常偏激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要客觀公正去看待古代政治文化生活,就當時而言,我們的政治文化都是非常先進的,不能超越時代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當初的一切。

    要發現壓迫剝削需要思想啟蒙和意識覺醒,許多事情,只要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哪怕是錯的,也會覺得理所當然,就像現在的月底流量清零一樣,沒人提出來的時候大家也沒覺得有啥不對的。

    至於昏君,家天下的古代社會,打天下就好比創業,創業成功之後,道義上天下就成了皇帝的私人財產,私人財產的繼承通常都是世襲,即便遇到敗家子,他始終還是皇家的人,就是正統。而朝代的正統性來源於對中華文明的繼承,只要他接受中華文明,繼承發展,它就是正統,哪怕是夷族也一樣。

    最後一點就是古代人並非都水深火熱,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神州大地,養萬萬人口還是沒有問題的,古代土地私有化,人均百畝,只要不是碰到戰爭和王朝末期朝政昏庸無道橫徵暴斂,基本都是衣食無憂的,只不過到了清朝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加上科技創新落後帶不動生產力的發展,加上強敵在外虎視眈眈,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滿清運氣不好,碰到了世界變革的激烈時期,科技發展過於落後,強敵壓境,終致內憂叢生,為了顯示,現代的美好,也不得不給它們貼上諸多不盡客觀的標籤來突出對比,對清王朝而言,這是有些不公平的。

    兩千多年的帝國郡縣制社會,奠定了現代的政治、地理、文化生活格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至今也是璀璨絢爛,所以不能帶著否定的思想去看待過去,應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從時空、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去理解看待中國古代社會,不能全憑歷史課本和語文課本就給古代社會貼上“封建落後”“蠻刊無能”的標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6歲了身上出小片小片紅疹疹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