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聽古典樂的人來說這事兒應該挺明顯的,包括古典音樂的影片往往音量也偏小。
我曾經遇到過想用筆記本自帶音響給一個朋友聽卡琴的“耶穌-人們渴望的歡樂”,結果開到最大也聽不清的尷尬情況。(這首曲子是小澤征爾推薦的古典樂入門“金曲”)
我估計跟古典樂演奏的動態範圍比較大有關係。在PPP的時候聲音都比較大,那麼到了FFF的時候就嚇死人了。具體參考薩列裡的長笛和雙簧管協奏曲或者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開始就在一個強音上,如果音量還大的話真的容易嚇一跳。
所以古典樂一定假定你會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聆聽,就像在音樂廳或者歌劇院時一樣,這樣即使聲音很小也不影響你聽到聲音的細節了。動態範圍這麼大的音樂,在背景噪音很大的地方完全沒法選擇一個合適的音量的。想要聽清弱奏的部分,到了強的地方一定會嫌吵。總而言之,藝術品往往都不是獨立於它被目視的環境存在的。就像擺在教堂裡的聖像,和富豪在家裡收藏的藏品是很不一樣的東西。而古典音樂是一種concert music,不能脫離音樂會的環境而存在。或者至少得是一個類似音樂會的聲音環境。
流行音樂產業也不是一開始就把音量調這麼大的,多年的經驗發現音量越大的音樂常常賣的就更好。再加上因為動態範圍小,所以整體音量高上去了也不會有突然嚇人一跳的地方。
爵士樂的情況感覺各不一樣,爵士音樂家有比較偏流行音樂產業的,會把音量做的很大。也有傾心古典音樂的,比如Bill Evans的獨奏專輯《conversations with myself》音量幾乎和常見的古典樂鋼琴獨奏差不多大。而像John Coltrane這樣的獨奏家就有聲音完全蓋過樂隊其他成員的情況,比如你在聽A Love Supreme的時候如果想仔細聽清開頭的部分,在柯川進來的時候幾乎一定要被嚇一跳的。而且我懷疑嚇你一跳正是他的目的。
對所有聽古典樂的人來說這事兒應該挺明顯的,包括古典音樂的影片往往音量也偏小。
我曾經遇到過想用筆記本自帶音響給一個朋友聽卡琴的“耶穌-人們渴望的歡樂”,結果開到最大也聽不清的尷尬情況。(這首曲子是小澤征爾推薦的古典樂入門“金曲”)
我估計跟古典樂演奏的動態範圍比較大有關係。在PPP的時候聲音都比較大,那麼到了FFF的時候就嚇死人了。具體參考薩列裡的長笛和雙簧管協奏曲或者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開始就在一個強音上,如果音量還大的話真的容易嚇一跳。
所以古典樂一定假定你會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聆聽,就像在音樂廳或者歌劇院時一樣,這樣即使聲音很小也不影響你聽到聲音的細節了。動態範圍這麼大的音樂,在背景噪音很大的地方完全沒法選擇一個合適的音量的。想要聽清弱奏的部分,到了強的地方一定會嫌吵。總而言之,藝術品往往都不是獨立於它被目視的環境存在的。就像擺在教堂裡的聖像,和富豪在家裡收藏的藏品是很不一樣的東西。而古典音樂是一種concert music,不能脫離音樂會的環境而存在。或者至少得是一個類似音樂會的聲音環境。
流行音樂產業也不是一開始就把音量調這麼大的,多年的經驗發現音量越大的音樂常常賣的就更好。再加上因為動態範圍小,所以整體音量高上去了也不會有突然嚇人一跳的地方。
爵士樂的情況感覺各不一樣,爵士音樂家有比較偏流行音樂產業的,會把音量做的很大。也有傾心古典音樂的,比如Bill Evans的獨奏專輯《conversations with myself》音量幾乎和常見的古典樂鋼琴獨奏差不多大。而像John Coltrane這樣的獨奏家就有聲音完全蓋過樂隊其他成員的情況,比如你在聽A Love Supreme的時候如果想仔細聽清開頭的部分,在柯川進來的時候幾乎一定要被嚇一跳的。而且我懷疑嚇你一跳正是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