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風看世界
-
2 # 洋蔥15
佛教稱“貪、嗔、痴、愛、惡”這五種情緒為五毒,認為這五種情緒是眾生之“障”,一旦勘破,便能更容易地修成正果。
另一種說法:佛門把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見性了。
詳細介紹
① 、貪: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它束縛,成為它的奴隸,甚致心安理得地讓它牽著鼻子走。
② 、嗔:
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
④ 、慢: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兒子做了官發了財後,做母親的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賣弄。
⑤ 、疑:
毫無道理和根據就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然地下結論,迷信自己的一切都為疑。對於佛法因果道理與見地有懷疑或迷惑也為疑。
擴充套件資料
疑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佛教中所說的五毒心是指貪、嗔、痴、慢、疑五種心,這五種心會使我們造作惡業,就像毒藥會妨礙我們修行,故稱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禪定,那終究是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