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漁樵之人W

    清政府1644年入主中原,政局不穩,是康熙皇帝穩定了政局,而且使國家變得強大起來,使大清朝進入強勝時期。首先是擊敗了妄圖顛覆政權的鰲拜。其次是重視發展農業,使國民得到了休養生息。三是整理了戰亂留下來的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有利於文化傳遞,同時還編輯了《康熙字典》,有利於漢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也有利於和世界各華人民的文化交流。四是平定了三藩,收復了新疆,統一了蒙古各部,統一了臺灣,同時還重視藏傳佛教。在平定了吳三桂、噶爾丹叛亂之後,不僅使大清政權得到鞏固,而且使中國的疆域得到拓展,康熙皇帝在位時期的國土面積,是除元朝外,算是最大的。

    康熙皇帝關心人民的疾苦,我們家鄉就流傳康熙放糧的故事。聽老輩人講,黃墩湖每年都發大水,除了麥季有收成,秋季幾乎是沒有收成的,那一年,洪水來得早,快成熟的麥子被洪水淹沒了,顆粒無收。洪水來得早,下去也早,農民又種上秋作物,看看是否有點收益,誰知嫩苗就被蝗蟲吃光了。康熙皇帝派欽差大臣,前來發放救濟糧,當地人大都以村莊為單位,到現在的土山鎮領糧食。由於糧食不夠吃的,有些地方一些人吃觀音土病死,訊息傳到京城,欽差大臣又來這裡,查出有幾個地方官員,少發放糧食,餘下的佔為己有,欽差當時就在土山街頭。把這幾個官員處死。當時就有民謠:康熙佛爺辮子長,百姓受災來放糧,土山街頭懲貪官,皇家美名天下揚。

    此事感動地方百姓,有個姓鄭的年輕人,不喜歡滿人留大辮子的風俗,從這件事以後,也留大辮子了。到了晚年,小鄭變成了老鄭,辮子兩三米長,也捨不得剪短,耕地當作鞭子用,以此來表達對康熙皇帝的謝意。

    後人稱康熙皇帝為“千古一帝”,我認為正合適,雖然不是他親手打下來的天下,可是他鞏固政權,為國為民的政績,和這個“千古一帝”的美名還是匹配的,中國古代封建帝王,沒有幾個,百姓是這樣崇敬的。

  • 2 # 圈圈Cuty

    這個要看你覺得好的標準是什麼呢?要是比較會納諫的愛惜民力的我認為應該是唐太宗。其實沒有最好的帝王,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 3 # 宣英

    古代皇帝很多,作為皇帝這個職業,有的適合有的不適合,有的不適合的皇帝換個職業可能成就另番偉業。所以皇帝好壞標準不同,答案就會不同。

    縱觀歷史,對人類歷史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不管用何種標準去評判,都應該不失為一個好皇帝。所以我腦海中立刻想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的重要貢獻,好像大家都知曉,比如書同文,車同軌,再比如統一度量衡,再比如建立一個封建專制的王朝等。

    有人曾經說過,正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了版圖,統一了文字,確定了野心以及確定了疆域,為後續的帝王更迭提供了借鑑。

  • 4 # 張曉軍836

    這個我個人覺得沒有好壞之分,主要看功績,看他們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就比如說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說他是暴君、焚書坑儒等。可是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文字、統一了貨幣、使用了中央集權制等,對整個社會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好是壞呢?所以我個人認為歷朝歷代的皇帝不能用好壞來區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不抽菸,不喝酒,不吃肉,不吃飽,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