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奮鬥的筆者
-
2 # 土博鼠
至於是否清白,具體細節Elisabeth Bik博士寫的非常細緻,可以自行搜尋一下,我覺得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科學論文可能會存在一些圖片誤用的情況,但是有一些所謂的誤用讓人難以理解。就好比你可以說兒子和爸爸長得像,但是如果連胎記,痦子的數量,位置都一樣你覺得可能嗎?具體原因是什麼?相信你們應該心中有數了吧…
至於這個處理結果,相信很多人都是持失望態度的,學術道德建設這條路依舊任重而道遠,我想說,不能因為某個人的緣故而極大地損害中國的科研風氣,就像顏寧教授所說的:“對學術不端事件處理得越公開、越清晰,人們去觸犯這些道德標準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對這些事進行認真公開的處理的話,再多的學風建設和學術規範教育都是徒勞。”
-
3 # 快樂兔711
圖片是資料的另一種表達形式,試分析論證的基礎,怎麼會出現誤用!如果是論文整理時不小心貼上了別的圖片,可以理解為誤用,其它都屬於學術不端!此時應拿出正確的圖片寄給編輯部更正並道歉!
-
4 # 迷中迷高高
像院士這級別的,一般論文純粹是掛名而已的,課題組內各個小老闆多得去了,一般來說,都是下面的小老闆在做事,所以,頂層頂多是管理不到位而已!
-
5 # 柳葉泉醫學博士
只要是在生物醫學領域做過實驗研究的同行,大家心知肚明。
目前國內科研環境比較複雜,有些問題積重難返。
有人說院士不親自動手,而是手下人做實驗寫論文,是手下人的問題。暫不論這種說法是否講得通,但是當院士前的論文也有問題。
畢克博士發現的圖片問題是低段位的,高階的造假僅從文字圖片找不到破綻,比如韓春雨的論文是因為數個實驗室無法重複,並且韓春雨做的研究是熱點,關注度高,才被引爆。如果都照韓春雨論文模式打假,科研界將哀鴻遍野,一地雞毛。
畢克博士說,揭發中國論文圖片問題後,她曾收到惡毒咒罵的郵件,畢竟她揭露的問題涉及到相關人士的利益,被反撲是必然的,方舟子不也被錘擊過腦袋嗎。如果按照西方科技強國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標準來處理國內論文造假,目前難度比較大。
-
6 # 神經內科王夢陽
在中國沒有人關注學術聲譽,只關心學術地位。只要有了地位,似乎就有了聲譽。如果恢復古代連坐的懲戒方式,應該行之有效。
-
7 # 陽光雨露在北京
不嚴謹的調查結論,特別是針對院士級別的官員學者,以“圖片誤用”為名解釋他人舉報的論文造假,將給學術界帶來很不好的影響。院士很忙,如果學生或者助手們撰寫的論文有存在問題,應該坦誠地承認自己指導失誤或者不力,要求第一作者公開給讀者一個解釋就可以。
-
8 # Frog910927
清白是不可能清白的,一輩子都不可能清白了。透過“圖片誤用”,我們可以發現兩個“不清白”。一是曹院士的不清白,學術論文怎麼可能像微信聊天一樣,還會有發錯圖片這種事情?二是參與調查的人的不清白,居然“無記名投票”得出結論“圖片誤用”,真是笑死個人了。科學技術上的東西,竟然可以投票出結論?下次是不是可以投票決定牛頓定律是錯誤的?總之這事,讓人看到了學術界有的人真的醜陋。當然,我們應該相信,絕大多數的科技工作者都是清白的,他們對中國的科技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
9 # 大多山的日月
在我眼裡,
科研論文應是科學嚴謹的,
院士是德高望重的。
以"誤用"來解釋問題圖片,
豈不太愚弄國民的智商?
誤用本質是盜用,
何談清白?
有錯改之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格,
拜託這些問題院士,
不再愈描愈黑了,
好麼?
-
10 # 愛電影關注我
作為學術的金字塔人物,圖片誤用這種說法做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理解不了,但是我們的看法重要嗎?有用嗎?看看就得了。您說我說的對嗎?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不涉及主要的結果,存在圖片錯誤,給予改正的機會。更換或者撤掉文章,對於涉及創新點和結論的,必須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