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人應自信

    如果你指的是錯過了賺差價的機會,那麼是的。

    如果你指的是忘記付款而錯過體驗一款好手機的話,那麼也是的。

    如果你因為價格沒付款而現在只是聽別人說好才後悔的話,那大可不必。

    蘋果1萬2,華為9千,如果你有張蘋果打折劵,折後9千,你會猶豫嗎?說明你認為蘋果比華為值錢,至少不值這個價。

    同時也有人願花1萬5買個原價8999的華為,說明他覺得華為比蘋果值錢的多,即使接近翻倍也覺得不虧。

    友情提示(⭕️起來,劃重點,要考的):

    1,“價效比”—白銀20/克,黃金100/克。白銀叫殺豬,黃金叫價效比。

    2,“人傻錢多”—人傻才能錢多的話,那說明“聰明”是貶義詞。

    各花入各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又有何必糾結?

  • 2 # 衚衕漂移

    我這人說話不喜歡拐彎抹角很直接,買個東西都要猶豫,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不是特別喜歡,要麼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範圍。

  • 3 # 騎著騾子找阿凡提

    有啥錯過不錯過的。你是覺得沒付款錯過了賺差價暴富的機會?我也沒見最新富豪榜有因為這賺手機差價多幾個人出來呀。或者是沒用拿到手就沒體驗到幸福?那買到的不爽死了。

    沒買到手就不要想那麼多,就跟想‘如果我有一百萬該怎麼花’一樣沒有意義。

  • 4 # 判官擺渡

    有啥錯沒錯過的,開售當晚本想搶+,選錯選項,搶到了Pro,因為不是自己最想要的,所以退掉了 ,搶了半個月+,不得!

    因急著出去旅遊,所以加八百買了Pro,轉了一圈,沒覺得不妥,喜歡就買,需要就買。

  • 5 # 先森數碼

    這裡的錯過了什麼無非就兩種情況:

    一、華為Mate40Pro號稱理財產品,很多賣(黃)家(牛)都靠著這手機賺了不少,輕則一部加價幾百,多則上千。如果當初拍了沒買,那確實有點可惜!

    二、當初想買這部手機,但是拍了之後沒有付款。要是這樣完全不用後悔,現在這手機越來越好買了,甚至還不需要加價,JD自營都有,比一開始預訂的情況寬鬆多了。如果還想入手這款手機,那現在也不晚。

    那我們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當時沒能狠下心買這款手機呢?

    ①、自己的用機需求不是很強烈,或者說對這部手機不是很喜歡;

    ②、這款手機的價格還是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不管是沒這麼多錢買還是不捨得這麼多錢買部手機,側面也說明不認可這款手機值這個價。

    所以這種種情況,我覺得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款手機加價確實很普遍,但很多人都不接受,因為這手機本身就價格不菲,並且這都什麼年代了,買部手機不僅要交定金排隊預約,還要繫結銷售,搞得跟買某品牌汽車一樣,很多人都深惡痛絕,至少在2021年,買手機還加價95%以上的人都是反對的。

    即使你抱著倒手賣的心態,那也賺不了多少:

    假如一、加多了人家願意去店裡加價,憑什麼買你這種私人的。

    假如二、只能少加一兩百才好出售,用七千塊錢的投資賺一兩百或者三四百(看顏色來的,秘銀色和秋日胡楊最火),也不見得是一件很划算的事。

    當時華為摺疊屏被炒到天價,最終有一部分人就砸手裡了。要知道能花7000塊買部手機的人不多,還要再加價幾百買手機的人更少,所以沒賺到這個錢也不用懊惱。

    如果是你自己用,那我覺得這更沒所謂,這部手機現在已經好買很多了,甚至我覺得Mate40更划算一點,並且現在安卓手機已經開始逐步釋出了,四五千就能買到很好的安卓機,真沒必要這麼沉迷華為。

    自己付款都猶豫,那就別勉強自己買那麼貴的,買個小米11或者vivoX60Pro+之類的不香麼?綜合體驗真沒啥差距,用過幾大品牌的旗艦機後你就明白,一分錢一分貨,能賣這個價的,都差不到哪裡去。

    最後,手機這玩意更新換代很快,很多人都是新上市的時候衝動消費,如果不是手機不能用了,那都建議等等看,冷一段時間自己就更冷靜了。說得直白點,每次新品怎麼樣都不知道,等第一批用了反饋再決定也不遲,很多時候第一批都有一些小瑕疵,有小白鼠的味道。

  • 6 # 規矩咋嫩多

    這有啥,我在京東上8+128 6499的價格拍了三次都沒買。沒什麼錯過不錯過的,其實現在手機效能已經過剩了,要不然為啥現在手機發佈會上都是主打拍照,沒必要換的那麼頻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