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一帆

    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各種學問都是被社會上層人士所掌握的,尤其是涉及與神靈溝通的祭祀禮儀、天文星相、醫藥占卜等方面的學問;文字產生以後,也是隻有少數人有機會學習。這種狀況一直到春秋時期才被打破。西周滅亡,周王室東遷以後,原來王室中的一些貴族和高階官員開始流向民間,他們把原來屬於貴族的文化知識也帶到了社會的下層;當然,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和斷斷續續的。孔子的先世雖然是宋國的大貴族,但經過動亂逃到魯國後已經沒落,至孔子一輩時,已基本脫離了貴族階層,按說是沒有機會接觸到文化知識的;但由於這時的學問傳授,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嚴格的限制了,再加上孔子本人勤奮好學,所以他還是在魯國多位老師的教導下,具備了作為貴族所應有的文化修養,並且隨著他個人的不斷鑽研,逐漸以博學聞名於世。

    孔子在魯國有了一定的名聲之後,便有人前來跟隨他學習。他雖然繼承的是貴族文化,卻並不保守,他的理念是“有教無類”,求學的人只要能交十條幹肉(束脩)作為拜師的禮物,那麼不管你是什麼出身,貴族也好、貧民也罷,他都願意教授。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極大的轉折點,從此前的“貴族學”開始轉變為“平民學”。這個過程雖然不是由孔子一人獨力完成的,但他卻是這股歷史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教育家。根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和《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的記載,孔子的學生中,魯華人佔了絕大多數,齊華人有一些,另也有來自宋、衛、陳、楚、秦、晉等其他國家的。這與當時的交通條件有關,畢竟孔子主要居住在魯國,齊魯相鄰,所以這兩國的學生最多,而其他地方的要遠赴異地求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學生的出身來看,下層的平民佔了大多數,有的甚至還是有過“前科”的人,比如公冶長,但孔子認為他雖然進過監獄,卻不是他的過錯,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再比如漆雕開,看名字我們就可以猜測他是從事漆雕業的手工業者,曾受刑罰,成了殘疾人,孔子不但沒嫌棄他,還推薦他去做官。又如在《論語》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仲由(字子路),也是地地道道的鄉野出身,他性格魯莽、好勇善戰、心直口快,是孔子的早期弟子,在孔門中屬於老學長。更加著名的就是孔子一生當中最喜愛的學生顏回,他堅守善道,雖住在簡陋的巷子裡,沒吃沒喝,還非常快樂;他不幸早死,令孔子傷心欲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OSE的QC3怎麼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