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昭雨娛樂

    關於董鄂妃的來歷,官修史書一概避而不談,據《湯若望傳》中一段湯若望的回憶: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有學者認為是某個一品或一品以下武職官員)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皇帝陡為哀痛,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

    顯然,這裡所說的“第三位皇后”與“貴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貴妃董鄂氏。董鄂妃18歲入宮(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不符合選秀女的年齡,所以她不是透過選秀女的渠道入宮。而當時沒有被選上秀女的少女,一般就嫁人了。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後才被選入宮。湯若望說的這個軍官應該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太宗皇太極的十一子,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和碩襄親王,當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僅15歲。董鄂妃原是襄親王的福晉,後被順治帝納入宮中,成為寵妃。弟媳董鄂妃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多情善感的少年順治的心,而董鄂妃在接觸順治過程中也對順治帝產生了好感。兩個情誼相投的人迅速墜入了情網。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妃

    董鄂妃不但姿容絕代、才華出眾,美而賢,聰慧能文,而且品行清麗脫俗,善解人意。據順治親筆所寫《端敬皇后行狀》的描述,每次順治看奏摺時,有重要的內容,草草看過後,就隨手扔在一邊了,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能忽視;每當順治要和她同閱奏章時,她又連忙拜謝,並解釋說:後宮不能幹政。每當順治下朝後,她總是親自安排飲食,斟酒勸飯,問寒問暖;每當順治批閱奏章至夜分,她總是為其展卷研磨,侍奉湯茶。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官員們講課結束後,回到寢宮時,她一定會打聽講課的內容,他也會再給她講一遍,順治每次講給她聽的時候,她都非常高興。董鄂妃時常陪伴在順治的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他們的真摯感情,並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他們情投意合,相得益彰。淑德彰聞,溫惠端敬是對董鄂妃最好的評價。

    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順治悲慟欲絕,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順治追封為董鄂妃為皇后,以示褒崇。順治為其輟朝四個月,按照禮制,皇后去世輟朝時間也僅僅是五天,為皇貴妃去世而這樣的輟朝時間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清制中平時皇帝批奏章用硃筆,遇有國喪改用藍筆,過27天后,再用硃筆。而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之喪,順治帝用藍筆批奏章,竟長達4個月之久。順治親自動筆,飽含深情地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大量的追悼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御製哀冊》、《御製行狀》的具體例項,展現了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賢德,洋洋達四千言,內容十分豐富。

    董鄂氏的早逝,順治使看破紅塵,萬念俱灰。他便產生悲觀厭世,企望遁入空門,以求精神上的解脫。他曾命高僧茆(máo)溪森為其削髮剃度,決心出家。孝莊皇太后百般勸解,命人急召高僧大覺禪師玉林琇抵京,玉林琇勸阻了順治帝削髮為僧。

    順治從此一蹶不振,終日鬱鬱寡歡。使這位身體素質本來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虛弱。結果,在愛妃董鄂氏死後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養心殿,追隨著他的愛妃而去了,時年24歲。只留下一段美麗的愛情佳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舟700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