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說414
-
2 # 如是如是我聞
建議去 喜馬拉雅 去反覆聽 妙印法師講的《楞嚴觀止》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建議去 喜馬拉雅 去反覆聽 妙印法師講的《楞嚴觀止》
建議去 喜馬拉雅 去反覆聽 妙印法師講的《楞嚴觀止》
-
3 # 平凡亦如是
關於楞嚴經裡面七處徵心怎麼理解,其實不應該在網上問,這個是非常非常嚴謹的問題,沒有多少人敢正面回答,因為不敢,即便是多年的老參也怕說錯耽誤了你。沒有哪個敢在網上胡說的,除非是很狂妄的人,或者初學者,或者搞學術研究的人敢講。
最好自己去看原文,先不要看任何人的註解。我個人的方法和思路是先看原文,結合唯識一起看,以經來解經。曾經南懷瑾老師講過一句話,整部楞嚴經就是在講唯識的內容,涵蓋之廣,義理之深真的讓人折服。看過了之後,再去看看南懷瑾老師講的《楞嚴大義今釋》這本書,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對於這個這個七處徵心,很多人都有不一樣的理解,見地不同也將直接影響將來的修持好與壞。
但是,只是站在一個學者或佛學愛好者的角度來學習的話,那無所謂怎麼理解也都不要緊,因為佛學和佛法是不一樣的,看你走什麼樣的路。
-
4 # 汪汪隊大H
其實這問題根本在於什麼是真心?都不知真心是什麼,如何找得到。
維識宗稱第九識、真心,全名真常唯心,它有常、不變、不依因果……我也對它的不變而起疑問,和萬法皆空,因緣法有些衝突。後來查了“真常唯心論”,才知道真心是中國佛教特有的,是大乘後期到中國才有的,印度本土沒有,小乘裡也沒有。這是維識宗,認為萬法皆空,不是真的一切法都空,說一切法空是不了義………也就是覺得要是沒有一個實有的、不變的本體,那輪迴的是啥………所以就推匯出來在八識之上還得有個九識……所依的一些經典又自古就有爭議,比如楞嚴經、圓覺經等,真心是否符合四法印也是有爭議的,所以到現在也沒個結論。這就是無佛住世,沒人可斷。
不依因果而生因果者,其實可以作為世界的第一因,這是因果律繞不開的問題。科學界裡也有兩個基本的假設,或者說常識:實有性(客觀存在性)和因果律。而到了量子時代,實有性已經受到了挑戰,只有因果性還比較穩固。那麼世界因因果而發展來的,那從邏輯上必然有第一因。又查了第一因相關的種種,自成因果者卻是從邏輯上是矛盾的,所以導致西方出現神來解釋,而佛法本來是無神論,但在中土發展成有神論了。宗教之所以為宗教就是有神的,一旦定義有神,就無對錯,不需證明,只有信不信。如果真心是這樣的,那就與第一因等同,就是神。。。而佛法說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承認有第一因……南師在老子他說裡也說過,佛道都認為沒有第一因,天地本就是無始無終的,只有不斷轉化。
西哲和東哲在這個問題上,有個區別,就是東哲有空這個概念,而西哲沒有。空不能言說,第一勝義諦,因為絕非俗世意識思維所能想象、描繪……
而其實根本問題,應該是需要了空,才能有答案。那就沒法了,徹底了空的已是與佛等同,而且也說不出來……
所以呢,南師說過一句:學佛學易經,學一半就好,學全了容易變成廢人。
很多人對這句話有誤解,覺得是斷人慧命,其實是告訴你,別太鑽牛角尖,苦求究竟,只有佛才能得究竟,未來佛還得五十多億年才能臨世,只有彌勒成佛之後才能有究竟的答案。。。很多大德也都說過這個,與其糾結這個,不如先斷煩惱,深信因果,先修現世再說其他。
我也送四句話:不識究竟,不求究竟,皆非究竟,自然究竟。(其實我覺得這也就是,六祖最後問了眾弟子一個問題,結果唯一答上來的,六祖說他也只是通佛理,但沒得真意,所以六祖不再傳衣缽的原因。)
第一處是用眼識的思維找心
第二處是用耳識的思維找心
第三處是用鼻識的思維找心
第四處是用舌識的思維找心
第五處是用身識的思維找心
第六處是用意識的思維找心
第七處是用七識的思維找心
回覆列表
《楞嚴經》卷一開篇七處徵心,最後也是不了了之,心無處不在。當時,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心在哪裡?阿難尊者回答了七次,都不得結果,所以叫“七處徵心”。《楞嚴經》裡講,釋迦牟尼佛開示有七處徵心的典故。七處徵心,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詳細解說分辨了心的所在,從這裡我們細細揣摩心什麼地方。
《楞嚴經》開始“七處徵心,八還辨見”,佛與阿難尊者的對話,問“心”在哪裡?佛問阿難,心在哪裡?阿難從七處徵心:心在身內、心在身外、心在眼根、心在暗明、心在內外明暗之間、心在中間、心在無著(無住所)?阿難每徵一次,都被佛破為無有是處,最終阿難窮其博聞強記仍徵不得其本心,請求佛開示。佛告訴他說:無始劫來的生死根本,痴人喚作本來人,而非本心。就是世人執著把“攀緣心”,也就是妄心誤認為是自性的本心,以至於顛倒輪轉。如來元清淨體,即第八識體如來藏,眾生皆有,卻“日用而不知”,所以,才會出現顛倒輪轉。這樣往返討論了七點,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然後佛告訴阿難,心在哪裡。
《楞嚴經》卷一雲:“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三千大世界,都在你心中,何況是佛?身外無佛啊!佛說的心,不是你那一顆會思考之心,會分辨好壞之心,若知什麼是人真心,就去看《楞嚴經》中釋迦牟尼佛的七處徵心。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有“七處徵心八還偏見”之論,說得很精彩,說人的感官功能,並不只是來源於某一感官,而是整體功能的顯現,這些功能也不是單個的人所獨有的功能,而是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的功能。(王壽雲)
《菩提之樹--釋迦牟尼佛傳》作者撰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