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孟志康
-
2 # 琿春徐飛
這個問題,農民都心知肚明,只是不太願意承認事實。
誰都知道,不管做什麼農業專案,都必須與勞動力的變化與土地的數量相匹配,合理配置,才能產出效益。比如,當今社會,客觀上己要求每個農業勞動力,用機械化的操作,種100畝以上的土地,才是合理匹配的起點,種地越多,機械化程度越好,收益就越大。所謂"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是這個道理。也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只有按照這個規律辦事,農業才能掙錢。
你看那些種幾百畝,幾千畝土地,機械化操作的農民,哪個不掙錢?
你種三五畝地,十畝八畝,機械化發揮不了效力,你能掙錢嗎?太落後了。
-
3 # 知心人生
當然能掙錢了,只是現在的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夠,加工粗放,加工深入不夠,產品附加值不夠。包裝也不夠精美,不適合長途運輸,儲藏保鮮都有待增加時長。對好的農產品宣傳力度不夠,代言不夠。或者說發展經濟一度忽視了農業,農產品的開發,或者說忽視了中國是大農業國家,忽視了只有農民富裕了,才能全民實現小康。
-
4 # 家昌說三農
『原創』農業範圍很廣,主要看你做什麼和怎麼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綠色、生態康養生活理念的追求和嚮往,以及現在農業機器的高科技發展,今後的農業都是需要文化、技術、高效的。如果你具備條件和能力配置,做農業規模化、機械化、健康化當然是可以掙錢的。
-
5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做農業到底能不能掙錢?
這個問題很明確,能與不能看你怎麼做法,選對路,經營得法肯定能掙錢,且能掙大錢。選不對路及方式方法,運氣低,不但掙不到錢,賠錢的也有。
首先說,做農業專案、方式方法,規模大小,市場行情,運氣等決定著掙與不掙。如果,即沒膽又沒資金,單單種植分的一畝三分地,八輩子也掙不了錢,也致不了富。想掙大錢就得大幹,規模養殖或種植。發現有幾戶搞養殖種植的這二年都掙了錢。
一、種地承包大戶、糧食收購。尤其是今年,大家都知道,玉米行情,從收秋至今,價格一路上漲,由收秋時每斤幹玉米籽粒1元左右,到現在每斤1.5左右,更有傳說有的地方已達2元了。
你說掙錢不掙錢,平時他們每斤利潤空間能賺3分錢就很開心,今年對半賺或翻番,不掙錢都擋不住。
我一個鄉鄰朋友,今年收購了約2000畝地的玉米,現在邊加工脫粒、出售外運,邊繼續收購幹玉米棒穗。買賣幹得紅紅火火,能掙多少錢?每斤掙幾毛錢,如果真像傳說的每斤已漲到2元的話,就是每斤掙1元。按每畝1500斤粗算,2000畝地能掙多少錢呢!我也算不清楚了,肯定比打工強多了。
二、多家農民搞養殖的養肉牛的、養蛋雞、肉雞、肉鴨、養羊、養豬的。經問詢,今年收益都不錯。年創收不等,都在數十萬元以上。
總說起來,做農業只要經營得法,規模經營,是都可以掙到錢的。運氣好,趕上好行情時多掙,行情平穩時掙得還少些,但多少都掙錢。
-
6 # 高粱紅了的時候
做農業確實是可以賺錢的。
不過,做農業和做其它行業還是有區別的。
一是你要懂農業生產,當地可以種植什麼作物和作物管理,農產品如何銷售等。
二是要有懂農業技術的人,在選擇品種、合理施肥、病蟲害防治及管理技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
三是需要有資金的投入,比如種子費、肥料費、農藥費、水電費、農機費及土地流轉或租賃費等。
四是要懂政策,能獲得儘可能多的支援。
要搞農業就要有思想準備,一方面投入較大,不能奢求高利潤;同時農業是和老天爺打交道的事,不一定年年風調雨順;還有就是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最後還需要有政府及民眾的支援。
-
7 # 生態潮人
例子1:毛哥種植和養殖。
毛哥是我在18年前就認識的。在這之前他做農產品加工,還種三華李,承包60畝水庫養魚,後來水庫乾涸,他又將庫底犁起來種玉米,餵豬和餵雞,靠這把3個孩子都拉扯大了,其中2個還讀完大專。
2005年,山外許多地方興起種植桉樹熱,他敏銳發現,這是一個商機。先是500多棵,後來又分批發展到1萬多棵,現在每隔三四年,他都有一筆10多萬元的收入。
他還用置換的辦法,把自家10多畝分散的承包地,集中成一塊大田,進行規模化種植。
雖然,從事農業生產沒有暴利,但他的收入比在外承包小工程的人收入穩定。用村裡人的話說,在他的家底裡,隨時可以拿出10多萬元。不算大富大貴,也是小康人家了。
例子2:老兵種山茶油。
那是我最近認識一位退伍老兵,20多年前,他所在的一個集體把林地承包給各個成員。林地上都生長有茶油樹,其他人都把茶油樹砍掉,跟風換上了新的樹種,而老兵卻堅持他那40多畝的茶油樹。
在腦子裡,他的想法是這樣的,好不容易才長起來的原生茶樹,說砍就砍很容易,可這樣一砍,一個品種就消失了。
就是這樣他年復一年地堅持給茶油樹進行管護。為了不讓茶油果浪費掉,他攢錢購置了榨油機,因為之前的山茶油不值錢,他收入增長很慢,生活也過得比較拮据。
近年來,隨著生活品味的提高,人們發現了山茶油的優秀品質,轉過來大加追捧,深度開發。
老兵的那片山茶油樹不斷長大,產量大大提升,價格上漲到每斤60、70元,精心管理下來,每年收入10多萬元。
昔日留都不願留的樹,如今變成搖錢樹。當年不解的林友,羨慕不已,稱讚老兵看得遠。
像這樣的例子,我還見到多個,在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綜合分析他們的情況,為什麼有很多人說,做農業不掙錢,而他們卻能夠有賺頭呢?難道太陽只照在他們的山上?其實沒有的,他們之所以掙錢,歸結起來至少有4個共同特點:
第一,貴在專注和堅持。因為專注,所以他們能夠把握住規律。不少投資農業,認為只要有錢就行,一上來就猛地砸錢,操之過急,結果像泥牛入海,無聲無息。
第二,他們的經營有一定規模,同時選中了品種。相對集約化經營會使經營成本產生最大效益。所謂的選對品種,一個是有市場需求,一個是因地制宜。
第三,他們掌握了關鍵,那就是技術。有不少人習慣於原有的思維方式,以為種植很簡單,一把鐮刀,一把鋤頭,一根扁擔,兩隻籮筐,就可以做了。他們往往不考慮土壤、品種、營養和管護。刀耕火種,守株待兔。因此,結果可想而知。
第四,他們敢闖,勇於面對困難和風險,面向未來。古人云:“守得雲開見月明,拔開雲霧見清天。”做農業免不了經過風風雨雨的考驗,需要有眼光,還要有定力,不經風雨怎能見到彩虹。
-
8 # 故事瓶
答:看你是做什麼農業,如果你想靠種糧食發財,從目前現狀來看,你就甭想了。
我們那現在興起了一種綠化產業,就是栽種沙地柏,當地很多農民都收益匪淺,而且已連續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營銷產業鏈。現在我們那一片村莊栽種差不多有上萬畝,並且有向外發展的趨勢。下面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採購。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單獨介紹過一次,大家很感興趣。這一環節就是一本萬利,利潤也最高,基本上是現金交易,沒有風險。你只須找好貨源,看準行情就行了。客戶需要你就購貨,客戶不需要了你就停。我就是幹採購的,剛入行三年。由於貨源都被十幾個人壟斷著,所以很多人參與不進來。這十幾個人每年每人都掙三十多萬(前面介紹過)。
第二,栽種,這一環節最複雜也最辛苦了,主家不動手,一律僱人,先把地平整好,把購回的沙地柏條進行剪枝,然後扦插到地裡,然後澆水就行了。倆三天一水,不論白天黑夜(井少需排隊)一直澆到扦插的枝條換過秧為止,主家就可以鬆口氣了,下來就是澆水除草管理。這一環節有時利潤高的驚人,可以說是暴利,我簡單得給大家算一下,一顆秧苗成本(人工費澆地費購秧苗費)最高0.45元,每畝栽種三萬顆左右,今年由於行情不好,每顆出售價平均0.6元。18000-13500=4500元,如果栽種十畝就是4.5萬,今年我們那栽種最多的達一百多畝。開始那三幾年,出售價每顆達到過2元,最後2.5甚至3元(沒貨了),就是秧苗成本達到一元(最高了)一畝地你算算是不是幾十萬,是不是暴利。當然,剛開始那幾年栽種的也少,一般的一二畝,就是那幾年的暴利才引起眾多人的參與。現在查不多已經連續七八年了,去年是一元一顆,屬今年最低。如果秧苗出售價低於成本價或秧苗售不出去了,那栽種戶可能就面臨賠錢甚或血本無歸了(最開始出現過,沒人幹銷售,賣不了只能一把火燒了)
第三,就是外銷秧苗。這一環節剛開始被幾個人壟斷來著,也掙了不少錢。後來客戶來了以後,逐漸的被大家所熟悉,就爭奪起了客戶,降價出售,你價低我比你價還低。以致形成了惡性競爭。這也是這兩年價格降低的直接原因。
-
9 # 陳靜144185982
肯定能掙,在當前有疫情,世界不稂人是鐵,飯是鋼。由期華人給世界人一個福音。讓人人平等和平!糧是無價之寶。不能和錢比較。華人由吃飽到小康又成了強國。強就強在人民不缺糧而創造了人間一個人間奇蹟。這樣一個大國抱團取噯。不怕天災人禍灬戰勝一切。
-
10 # 張明明15
做農業能不能掙錢,這個問題也是比較而言,做大農業即農業機械化能掙錢,除去消耗有剩餘,是發家治富之路。做小農業即半機械化或傳統農耕方式,養家湖口有的年份就辦不到,當然也就談不上掙錢。不過做農業生活自給生存有保障,自然條件好的地方養家湖口也是可以的,好年景也能掙點錢,這一切都建立在勤勞的基礎上。
-
11 # 美麗的城市不是我的歸宿2微信
做農業,沒關係後臺,騙不了國家補貼,一搬都不能掙錢。那些所謂的合作社大部份掛羊頭賣狗肉,利用各種關係,騙取國家補貼來執行。
-
12 # 土兒賴毓華
農業可以是一個高利潤產業,關鍵是進入農業的策略。目前在農業產業中競爭主要的策略有兩個,一土地資本雙密集,二勞動資本雙密集。
目前進入農業產業競爭者主要的策略是土地資本雙密集,大量的資金主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動薪酬投入,單位產品成本過高,完成企業競爭力嚴重缺失。
要想在農業產業中得到足夠的發展,只有根據國內農業的現狀,以勞動資本雙密集策略進入農業產業參與競爭,才能實現在農業獲得足夠的回報。
-
13 # 陳作發123
做農業到底能不能掙錢?搞農業你首先應該要是一個種水稻的內行,而且要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你自己不懂還拈輕怕重,什麼事都要請別人幫你搞,你就不要去搞農業。因為搞農業沒有多大的利潤,如果你自己能勞動也就只能掙個工錢,如果你請別人做,他還摸洋工,錢倍事半。那你虧本無疑。還有你租地租金不能過高。超過三百元/畝。你就不要去租。再一個你去搞農業你只適宜去搞那些適宜使用機械化的,如種水稻,小麥,玉米等。還有是自己要有全套農業機械化裝置,自己會開這些裝置。一般情況下自己開機械種地,如你開一天大型拖拉機至少有近二仟元收入 ,同樣開一天收割機也有二仠多元收入。這些錢是明顯知道的收入。關鍵是你租種的田地越多越好,越能發揮農業機械的經濟效益。有些不適宜機械化的如,種蔬菜水果之類。這些只適宜個體小型化。而且只有自己一手一腳親自去搞。也就只能掙得個工錢 ,不要想掙大錢。你也不要去當這方面的大老闆,免得吃苦不討好還有可虧錢。如果你有錢又不是種地內行,最好是不去搞農業專案,我就親眼看見一個當年開煤礦賺了點錢的老闆,他徵用農民四佰畝良田種梨子樹,梨子樹種下後,什麼都要請人,發現結的梨子也不多,賣價也不好。他就沒有去管了,每畝租金是7佰斤稻穀。每年虧損租金近四十萬。這塊田也荒了十多年了。老闆也至少虧了五佰多萬了。你看這種老闆這樣搞農業專案就沒意思。佔用良田,使不當拋荒的良田拋荒。我認為政府要對這種老闆進行罰款,要罰得他傾家蕩產。讓他們佔不到半點便宜。
-
14 # 極品李子哥
做農業,大眾產品與隨眾的思維動態想正到錢難,別說是農業,就是全國的各行各業,若不重科學,不重長遠,不重你所真對的對像及聽須,你的事業想興旺,可能嗎?總之繫結成就勝與敗。
-
15 # 偉祥9
傳統的農業生產不會掙到大錢,在農村靠農業生產致富的不多,但也有一部份頭腦活絡抓住機遇掙到錢的,改革開放土地包產到戶時,利用土地建廠房都成了大款。也有的用土地育苗木,開養殖場在土地上抓住機遇掙到了大錢,可搞農業生產這東西常態化掙不到錢,要見好就收的有幾人。
回覆列表
各大超市買幾十塊錢一斤的水果不都是農村產的嗎,這麼直錢的水果,在農村他只是農民的產品,原因是農民一家一戶也只有買產品,這就是農民種地不掙錢的根本原因吧,農產品想轉變成超市貨架上的商品,農村就必須發展集體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