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江送別二首
唐代:王勃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2、送別
唐代:李百藥
眷言一杯酒,悽愴起離憂。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
雁行遙上月,蟲聲迥映秋。明日河梁上,誰與論仙舟。
3、重別李評事?
唐代: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4、初秋憶金均兩弟?
唐代:張九齡
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別心。
孤雲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
5、新安奉送穆諭德歸朝,賦得行字??
唐代:劉長卿
九重宣室召,萬里建溪行。
事直皇天在,歸遲白髮生。
用材身復起,睹聖眼猶明。
離別寒江上,潺湲若有情。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秋江送別二首
釋義:兩首詩都有趣地運用重複的詞語,表現一種迴旋反覆的美:第一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與第三字相同。王勃將陸與水相對,這是最普遍持久的對偶之一。在第一首詩中,詩人已經感傷於江水及其對離別的實際意義和象徵意義,但是他發現格外難以忍受的是陸地上的樹,這些樹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難於看到離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詩中,王勃運用了一個十分普通的宮廷轉喻來進行巧妙的議論:“誰說甲是真的(事實上甲是真的),因為乙(巧妙的構思)與甲相矛盾。”由於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
1、秋江送別二首
唐代:王勃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2、送別
唐代:李百藥
眷言一杯酒,悽愴起離憂。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
雁行遙上月,蟲聲迥映秋。明日河梁上,誰與論仙舟。
3、重別李評事?
唐代: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4、初秋憶金均兩弟?
唐代:張九齡
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別心。
孤雲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
5、新安奉送穆諭德歸朝,賦得行字??
唐代:劉長卿
九重宣室召,萬里建溪行。
事直皇天在,歸遲白髮生。
用材身復起,睹聖眼猶明。
離別寒江上,潺湲若有情。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秋江送別二首
唐代:王勃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釋義:兩首詩都有趣地運用重複的詞語,表現一種迴旋反覆的美:第一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與第三字相同。王勃將陸與水相對,這是最普遍持久的對偶之一。在第一首詩中,詩人已經感傷於江水及其對離別的實際意義和象徵意義,但是他發現格外難以忍受的是陸地上的樹,這些樹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難於看到離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詩中,王勃運用了一個十分普通的宮廷轉喻來進行巧妙的議論:“誰說甲是真的(事實上甲是真的),因為乙(巧妙的構思)與甲相矛盾。”由於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