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77671246998

    生態效益是指人們在生產中依據生態平衡規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統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條件產生的有益影響和有利效果,它關係到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生態效益的基礎是生態平衡和生態系統的良性、高效迴圈。

    生態環境中的諸多物質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統一整體。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雖然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運用不同的手段,主要利用生態環境中的部分物質要素功能,但也會引起其他物質要素的變化,使生態平衡狀況處於不斷地變動之中。毀林墾荒、圍湖造田、亂排“三廢”、過量使用化學制品、捕殺野生動物,雖然可給人類帶來經濟效益,但也僅是眼前的、區域性的、短期的經濟利益得以滿足;而由上述行為造成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環境汙染、食物鏈中斷、物種減少、資源短缺、使生態失衡災害不斷,給人類全域性的、長遠的、持久的經濟利益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是可以統一的。只要在生產經營者和生態環境相結合進行經營活動中,突出其三個特徵,就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是突出其社會性,要從微觀入手嚴格宏觀調控。發展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事情,可以說生態經濟是全民經濟。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方面要求人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從自身做起保護和促進生態平衡,使社會再生產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發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國家密切關注微觀經濟動態,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嚴格調控人們的利益關係,預防和制止某些利益群體在謀求自身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二是突出其歷史性,要在發展生態經濟過程中,繼承前人優秀成果,探索新的辦法注重不斷創新。人類已積累了不少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經驗,我們應該認真借鑑和利用;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又必須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解決當代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善於創新才能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

      三是突出其科學性,充分利用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綜合作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人類的社會再生產活動,是以生態環境為載體以取得經濟效益為目的。因而必須順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要求,才能達到預期目的。這兩個規律雖然發揮作用的領域和形式不同,但都共同影響著人們生產的物質成果的質量和數量。因此,人們在進行經濟活動中決不可忽視這兩個規律的共同作用,只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忽視長遠的生態效益。人類在總結無數次自然界的懲罰中,終於在20世紀七十年代,找到了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要求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從而使世界各國掌握瞭如何發展經濟的科學依據。目前,各國正結合本國以及全球生態變化的實際,制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此,人類將在新的認識指導下,去創造全面、持久的經濟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對甜蜜的夫妻,面對金錢誘惑,離婚才能過上好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