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20809458929

    一般來說發高燒可適當用冷毛巾敷額頭、腋窩,有物理降溫的效果。用20℃-30℃的水浸溼軟毛巾,稍擠壓使其不滴水後,摺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直到體溫降下來。注意及時更換毛巾,保持溫度基本不變。

    發燒用熱毛巾敷還是冷毛巾敷這要看情況:

    一、低於39度,體溫上升期用熱毛巾:

    1、用熱毛巾如果發燒體溫低於39度,一般不需要冷敷。剛開始發燒,體溫上升的時候感覺身上是冷的,用冷毛巾自然是不合適的。比如有的家長給孩子量體溫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現在還是38℃呢,十幾二十分鐘以後,就成了39℃,這屬於嬰兒體溫上升期。這個時候,家長就千萬不能用冷毛巾去敷了。體表本來就需要熱量,你再用冷毛巾去爭奪熱量,那隻能讓中樞神經下達更“嚴厲”的命令,孩子的體溫肯定會升得更高了。

    2、所以,孩子處在發燒的體溫上升期的時候,要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擦肚窩、腋下、腿窩這些大血管分佈的區域。這樣的話,孩子的體溫可能還會上升,但是不會一下子升得太高而出現高燒,甚至是驚厥、抽風了。

    二、高於39度,體溫穩定期、下降或後期用冷毛巾:

    1、發燒體溫大於39度,要用冷毛巾,目的是吸走頭部熱量、減輕痛楚和對腦部的傷害。如果是高燒就要用冰塊了(不過,一般不提倡使用冰袋的涼敷方法。低於體溫的溫度可引起面板毛細血管收縮,不利於面板散熱)。特別是頭部,不能持續高燒,會燒壞腦袋的。

    2、另外,當孩子的體溫處在穩定期的時候,比如說,發燒在短時間內一直維持在39℃,這說明發燒中樞介質釋放完畢或暫告一段落。這時,家長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給孩子敷一敷頭部,或者用冷毛巾擦一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佈的區域。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3、再一個就是體溫下降期,也就是身體慢慢散熱的時期可以用冷毛巾,這段時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佔優勢,致熱源在體內的作用逐漸消失或者減弱,產熱開始減少。孩子的體表面板血管開始擴張,這時候會大量的出汗。出汗的時候,大多情況說明發燒在緩解。這個時候用冷毛巾,可以幫助散熱,從而讓燒退得稍快一些。

    擴充套件資料

    發熱病兒處理方法:

    1、發熱病兒的衣服不要穿得過多,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以免影響體熱散發。發熱患兒在退熱過程中,要大量出汗,此時要用熱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額部的汗,並及時更換內衣;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和水分。

    2、發熱時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消耗增多,而消化功能減退,因此應該適當減少飲食,吃一些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漿、米粥、麵條湯、餛飩、等;儘量多喂水,如果汁、糖水、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於降溫,而且有助於細菌毒素的排洩。

    3、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乾燥,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會引起舌炎、口腔炎等,因此要注意口腔衛生;可於飯前用溫水漱口,幫助增加食慾,飯後用鹽水漱口或刷牙。勤喂水也可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4、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發展和恢復過程,即使診斷明確、用藥及時,也可能持續2~3 d 才能退熱,有的病毒感染或較嚴重的細菌感染要持續5~7 d。如果診斷明確,除發熱外情況較好,應遵照大夫醫囑按時給孩子吃藥或打針,加強護理,不要因為一時未退熱,一天跑幾次或幾家醫院。這樣不但孩子得不到休息,造成治療紊亂,影響疾病的恢復,而且還可能使孩子再感染其他的疾病。

    5、退熱藥和物理降溫法不能同時應用,因為兩種方法的降溫機制截然不同。使用退熱藥後,患者表現為全身血管擴張,毛孔張開,出汗增加,達到降溫目的。應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是由於冷的作用使區域性血管收縮,熱量經傳導散熱,而達到降溫目的。如果使用退熱藥後馬上又使用物理降溫,就會使擴張的血管立即收縮,汗毛孔關閉,出汗停止。退熱不但受到影響,而且病兒會感到很不舒服。一般是應先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體溫不降,經1~2 h後,再使用藥物退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場調查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