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32687519505

    從地理位置來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各有千秋,個人認為與其說長三角地理總體上略勝一疇,不如說珠三角面臨的地理劣勢比長三角多。

    1. 由於珠三下游地勢複雜,河網密佈,路網鋪設須透過架設橋樑,增加了建設成本:如廣州天河至番禺,車多橋有限,下班車輛都堵橋上;如順德的北滘、倫教和大良相比,大良鎮區河網較少,故而能形成較大的建成區;如東莞東北部鎮區東江支流密佈,毗鄰市區但城建比市區相對差許多。長三角受河網約束相對較小,與珠三角不一樣的是區域性地區由湖泊導致的區塊細片化。

    2. 另一方面是丘陵對路網造成的阻隔及城市邊界的約束,南丘陵的存在使南方城市的森林覆蓋面積保持較高水平,自然景觀更為豐富,民族語言及文化更加多元,但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如香港的多山地貌使城市可開發面積受限,人口承載能力自然會有瓶頸;又如深圳關內與關外之間的山體使得入關的交通負荷巨大,地鐵、道路、城軌均圍著山體繞行,造成很大不便,深圳東南沿海更是如此。珠江西岸亦是如此,由於地轉偏向力的作用,珠江泥沙淤積在珠江西岸較嚴重,港口條件較東岸差,中山、江門、珠海山體縱橫河網切分,沒能形成知名景點反成為一道道天然屏障。常常有人說廣東非珠地區相對落後,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從地形上看這些地方大都是丘陵高地難以形成城市集聚,數落廣東非珠片區與珠三角九市差距大就好比嘲笑中國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之間差距大一樣,這主要是自然條件造成的客觀結果,其次才是經濟發展力度不夠造成的不平衡。

    相反,長三角地勢平曠,謂為“長江中下游平原”,人口承載能力強,腹地遼闊,可以形成連綿的城市經濟帶,在同等條件下更具發展優勢。

    3. 但是,以上兩點僅僅是微觀格局下考量的地理優勢,從這兩點考量未免過於片面,環渤海京津冀一馬平川,會顯得更具優勢。從全國城市輻射的角度來看,長、珠三角及京津冀各據一方,半斤八兩;從空航及海運的國際範疇來看,珠三角更靠近國際市場;從“一帶”上看不分伯仲,從“一路”上看珠三角則拔得頭疇;

    4. 從歷史上來看,長三、珠三都是經濟重地。唐朝五代十國開始南京、蘇州、杭州、廣州、成都五個城市(僅此五個,北京從南宋開始,西安歷史上也常躋身前列,這兩個城市政治色彩比較濃重)一直在中國十大城市之列從未變過,即使到現在也一樣。歷史已經足夠說明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有多麼優越。從歷史角度,讓珠三角(廣州)與長三角(南京、蘇州、杭州)“一挑三”去比拼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或者一個60公斤級別和80公斤級別的拳手較量先天條件一覽無餘,當然對抗的結果卻不是絕對的,真正決定比賽結果的是拳手的技術水平及自身素質,教練的場上指導,還有裁判對比賽的干擾及判決。

    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對比不是體量的上,更多的是各行各業經濟質量上的你追我趕。

    5. 國家賦予珠三角及長三角的職能是有差異化的,從製造加工的角度來看,長三角面積較大城市眾多,具有更容易形成全產業鏈的生態條件,以光伏LED產業為例,長三角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及科研氛圍,珠三角望其項背,形成成熟完整的產業鏈面臨較多實質問題。本世紀初開始國家政策更多的是向長三角傾斜,這是從國家層面考慮的必然結果,長三角人口基數大,發展長三角能惠及更多的城市及人口,這是地理人文條件影響了政策,政策又反過來影響城市發展格局。諸位看官吐槽國家政策沒有普惠各省市時,是有些苛求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珠三角“天高皇帝遠”,廣州一口通商,這何償又不是一種地理優勢的表現?而今南方地區遠離京師,政治氛圍不那麼濃重,市場經濟自由度更高,也算是一種地理優勢吧。

    結語:

    北上廣,劉關張,多聽聽大哥劉的號令,關張豈分伯仲。公獻首級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我們過多的關注長三角、珠三角的競爭了,這是個沒完沒了的話題,城市的發展受地理條件的約束會越來越小,日後長三角、珠三角更多的是跨越空間維度的合作,競爭不是兩者間的競爭,而是全球化的競爭,我們的目標是在全球化競爭與合作中過五關斬六將脫穎而出,笑傲全世界,哪裡不是中華腹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送什麼禮物給女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