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行一族

    羅敷未能躋身四大美女之列,大概是與美的不明顯有關。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她的相貌究竟如何,美到什麼程度,民歌中並沒有做出具體的描寫,羅敷的美,只能透過行者、少年、耕者、使君等旁觀者的形態來做出綜合之判斷。但從其容貌驚動了好色的使君來看,至少是令人一見之下怦然心動的。

    一個人的美在一千個人的眼中就有一千種不同的風情。

    傳統文學描寫美女,似乎是有濾鏡、美顏功能加持一樣。不用說美女,單是讀這美文就令人渾身通泰、心曠神怡,頓生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感慨。

    《詩經》會寫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則寫為“增之一分則太長,滅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在曹植的筆端則明豔不可方物:“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四大美人在世人眼中,更是頗具傳奇色彩。

  • 2 # 歷史通寶

    為什麼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能上榜,我認為原因就在於兩個字——犧牲。

    成為英雄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功績,還有一條是犧牲。前者我們也許只能仰望,後者卻更讓我們震撼。因為這些敢於犧牲的英雄同樣是普通人,他們與我們之間隔著的僅僅是勇氣。

    論姿色,歷史上的絕色美女從來是不缺的,從夏朝到清朝,不知道有沒有人數過,史書上有記載的美女一共有多少位。

    西施、王昭君、貂嬋這三位是為國犧牲,她們用自己的美貌來為國家效力。更重要的是,她們的犧牲都達到了目標。

    王昭君

    昭君出塞,漢朝初年,匈奴處於進攻態勢,漢朝不得不用公主和親來換取休養生息的時間。但是,對於和親的公主而言,這是非常困難的使命。

    雖然當時即使是公主,也沒有選擇婚姻的自由,但是匈奴所在的漠北不但氣候惡劣,飲食粗劣,出塞後基本上不可能再見到家人。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匈奴文化完全不同於漢家。

    單于本人也就不說了,一旦單于死了,繼位的弟弟或兒子可以繼承老單于的所有老婆。這在漢家的觀念裡就是亂倫,和親公主卻不得不接受。

    所以沒有公主願意嫁到塞外,而王昭君正是在此時站了出來。她主動表示願意代表大漢去和親,以換取邊疆的和平。這樣的自我犧牲精神並不亞於血灑疆場的男兒。

    西施

    西施被越王進獻給吳王夫差,用來換取吳國對自己的寬縱。使越國有機會積攢實力,完成復國大業。也有傳說西施是范蠡的愛人。

    得到西施後,夫差果然放鬆了警惕,不再把越國當成威脅。沉溺於西施的美色,雄心壯志都丟到了一邊。等到越國攢足了實力,打到城下時,已經來不及了,吳國就此滅亡。

    越國最終完成了復國,也曾稱霸一方。西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她的結局有幾種說法。最好的是與范蠡悠度餘生,普遍的則認為她被沉了河。

    貂嬋

    貂嬋是王允為國除害的武器。董卓把持朝政,迫害忠良,搞得天下烏煙瘴氣。有識之士都想除掉董卓。但是京城的兵馬被控制在董卓的手中,挾天子令諸侯,根本沒有除掉他的機會。

    王允認為唯一的機會是董卓的乾兒子呂布。呂布不但勇猛過人,而且掌握著本來屬於丁原的涼州軍馬,是唯一能夠與董卓抗衡的力量。

    於是,王允設計先用貂嬋吸引住呂布,然後再把她獻給董卓,引起這對父子的衝突。呂布果然中計,手刃董卓,除掉了這個國賊。

    楊貴妃

    楊貴妃與前面三位有所不同,她是為唐玄宗犧牲的,在天子即為國家的封建倫理下,也可以算是為國犧牲。

    原本是李隆基兒子李瑁的王妃,被李隆基看上後,變成了皇帝的貴妃。李隆基雖然沒有將她立為皇后,卻也沒有再立其他人為後,楊貴妃的地位等同於皇后。

    李隆基晚年糊塗,不理朝政,唐朝的各種敝病都開始爆發。安祿山造反,世人都把楊國忠、楊貴妃視作罪魁禍首,這才有了馬嵬坡之變。張小敬殺了楊國忠,楊貴妃自縊而亡,為她的君王犧牲了生命。

    至於南北朝的那些美女,李祖娥、馮小憐、劉楚玉、綠珠,還有歷史上更多的美女,褒姒、妲己、妺喜、驪姬、趙氏姐妹等等等等。她們或被認為迷惑君王,或是隨波逐流。於國於民皆無貢獻,所以很難和四大美女相提並論。

    僅從四大美女的這一稱謂,就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對英雄的景仰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觀念。女子一樣可以用自己的犧牲,救民於水火,挽國之將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1世紀能不能靠寫詩養家餬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