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脹,中醫上又叫傷食,是一種小兒常見慢性胃腸疾病,中醫認為導致孩子傷食的主要原因是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致。遷延日久,可能轉化為疳證。對應西醫兒:就是“小兒消化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麼是疳症?疳有兩層意思,一個多吃甘,也就是甜食,不好消化的食物。另一層意思就是得了疳症後,孩子會變得很乾,很瘦,總之都是消化不良導致的營養不良,和脾有直接的關係。有疳積的孩子,肚子會顯得更大,和周身的消瘦狀態會形成反差,這就更說明孩子的脾氣虛弱。上節課講到這樣的孩子怎麼調理?對,吃啟脾丸。
小兒的生理特點,“肝常有餘,脾胃常不足”。所以小兒常常脾胃嬌弱,如果遇到乳食不消化,餵養不當,均可導致脾胃受傷,運化失常,升降失調,導致乳食停滯不消,進而成為積滯。
中醫上認為,一方面小兒乳食不知節制、常溫飽不均、或者家長餵養不當,尤其是家裡長輩的溺愛式餵養,造成的脾胃損傷,不能及時消化,形成積滯。
另一方面小兒脾胃發育未完全,或者先天脾陽不足或後天寒涼克伐脾胃,導致運化的力量弱,於是食物不能得以消化,形成積滯。這總體上都是實證。如果是先天脾虛的小兒,呈現的是虛實挾雜證。
所以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分別做調理思路闡述:也就是說這兩種情況我們在家就可以調理,超過這個範圍,自己實在無能無力,掌控不了,那就去醫院。
第一大類:乳食內積
中醫辨證上把乳食內積分乳滯、食滯兩種不同的證型。
乳滯:乳滯的孩子(吃奶的嬰兒),常見到嘔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吃奶,腹部脹痛,大便酸臭;這麼小的孩子適合推拿或者吃一些液體的中成藥,比較適合。
食滯:食滯的孩子嘔吐酸餿殘渣,腹部脹痛不能按壓,大便臭味難當。煩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熱、舌質紅、舌苔白厚或者黃厚膩、指紋紫滯、這樣大一點的孩子,調理的辦法就相對能多一些。
關鍵詞:腹部脹痛不能按壓 腹部脹痛 大便臭味難當
調理思路:消食化乳 和中導滯
方法一:焦三仙各10g+雞內金20g+山藥30g 不適用於嬰兒階段
焦山楂:消肉食
焦神曲:消麵食
焦麥芽:消穀物
雞內金:健胃消食、通淋化石
淮山藥片:益氣養陰、平補三焦、補脾肺腎
熬水喝,可以加入適量紅糖
方法二:代飲茶 檳榔6g+炒山楂核5g+莪術7g——大一點的孩子或者成人服用
以上三味加兩碗水煮成一碗,分兩次一天服完。孕婦禁用
檳榔: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
炒山楂核: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
莪術: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症瘕積聚,宿食不消
備註: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山楂核五錢(炒黃、研),沙苑蒺藜五錢(焙),雞內金五錢(焙黃),加建曲五錢(焙)。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滾水送下。忌生冷。
方法三:藥店裡可以買得到的中成藥
四磨湯口服液——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
成分:木香、枳殼、烏藥、檳榔。
磨湯口服液,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症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飲食不好無食慾)、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症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後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
10ml*8支,口服,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新生兒一次3~5ml,一日3次;幼兒一次10ml,一日3次,療程3-5天,冬天服用時,可將藥瓶放置溫水中加溫5~8分鐘後服用。
小兒消食片
成分:雞內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麥芽(炒)、檳榔、陳皮。
消食化滯,健脾和胃。用於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便秘,食滯,疳積。
口服,0.4g*100s,一歲至三歲一次2~3片,三歲至七歲一次3~5片,成年人一次5~6片,一日3次。
加味保和丸
成分:陳皮、白朮(麩炒)、枳殼(麩炒)、枳實、厚朴(姜炙)、六神曲(麩炒)、麥芽(炒)、山楂、香附(醋炙)、茯苓、法半夏。
健胃消食。用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6g*12袋,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方法四:按摩手法
1、揉二人上馬15分鐘+補脾15分鐘+平肝5分鐘+四縫穴
如果腹脹嚴重,加推大四橫紋10分鐘,有痰,加運八卦10分鐘
2、腹痛明顯者改用揉外勞宮15分鐘+補脾15分鐘+平肝5分鐘+四縫穴
當然也可以服用“黃精黑芝麻丸”,潤腸通便,降肺火,滋養腎陰,超過一歲的孩子都可以吃,不僅如此,還能有助於生長髮育,智力開發,吃的時間越長越好,好處自現。也可以搭配“啟脾養胃膏”,消積化食助消化,效果更好。
小兒腹脹,中醫上又叫傷食,是一種小兒常見慢性胃腸疾病,中醫認為導致孩子傷食的主要原因是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致。遷延日久,可能轉化為疳證。對應西醫兒:就是“小兒消化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麼是疳症?疳有兩層意思,一個多吃甘,也就是甜食,不好消化的食物。另一層意思就是得了疳症後,孩子會變得很乾,很瘦,總之都是消化不良導致的營養不良,和脾有直接的關係。有疳積的孩子,肚子會顯得更大,和周身的消瘦狀態會形成反差,這就更說明孩子的脾氣虛弱。上節課講到這樣的孩子怎麼調理?對,吃啟脾丸。
小兒的生理特點,“肝常有餘,脾胃常不足”。所以小兒常常脾胃嬌弱,如果遇到乳食不消化,餵養不當,均可導致脾胃受傷,運化失常,升降失調,導致乳食停滯不消,進而成為積滯。
中醫上認為,一方面小兒乳食不知節制、常溫飽不均、或者家長餵養不當,尤其是家裡長輩的溺愛式餵養,造成的脾胃損傷,不能及時消化,形成積滯。
另一方面小兒脾胃發育未完全,或者先天脾陽不足或後天寒涼克伐脾胃,導致運化的力量弱,於是食物不能得以消化,形成積滯。這總體上都是實證。如果是先天脾虛的小兒,呈現的是虛實挾雜證。
所以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分別做調理思路闡述:也就是說這兩種情況我們在家就可以調理,超過這個範圍,自己實在無能無力,掌控不了,那就去醫院。
第一大類:乳食內積
中醫辨證上把乳食內積分乳滯、食滯兩種不同的證型。
乳滯:乳滯的孩子(吃奶的嬰兒),常見到嘔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吃奶,腹部脹痛,大便酸臭;這麼小的孩子適合推拿或者吃一些液體的中成藥,比較適合。
食滯:食滯的孩子嘔吐酸餿殘渣,腹部脹痛不能按壓,大便臭味難當。煩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熱、舌質紅、舌苔白厚或者黃厚膩、指紋紫滯、這樣大一點的孩子,調理的辦法就相對能多一些。
關鍵詞:腹部脹痛不能按壓 腹部脹痛 大便臭味難當
調理思路:消食化乳 和中導滯
方法一:焦三仙各10g+雞內金20g+山藥30g 不適用於嬰兒階段
焦山楂:消肉食
焦神曲:消麵食
焦麥芽:消穀物
雞內金:健胃消食、通淋化石
淮山藥片:益氣養陰、平補三焦、補脾肺腎
熬水喝,可以加入適量紅糖
方法二:代飲茶 檳榔6g+炒山楂核5g+莪術7g——大一點的孩子或者成人服用
以上三味加兩碗水煮成一碗,分兩次一天服完。孕婦禁用
檳榔: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
炒山楂核: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
莪術: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症瘕積聚,宿食不消
備註: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山楂核五錢(炒黃、研),沙苑蒺藜五錢(焙),雞內金五錢(焙黃),加建曲五錢(焙)。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滾水送下。忌生冷。
方法三:藥店裡可以買得到的中成藥
四磨湯口服液——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
成分:木香、枳殼、烏藥、檳榔。
磨湯口服液,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症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飲食不好無食慾)、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症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後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
10ml*8支,口服,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新生兒一次3~5ml,一日3次;幼兒一次10ml,一日3次,療程3-5天,冬天服用時,可將藥瓶放置溫水中加溫5~8分鐘後服用。
小兒消食片
成分:雞內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麥芽(炒)、檳榔、陳皮。
消食化滯,健脾和胃。用於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便秘,食滯,疳積。
口服,0.4g*100s,一歲至三歲一次2~3片,三歲至七歲一次3~5片,成年人一次5~6片,一日3次。
加味保和丸
成分:陳皮、白朮(麩炒)、枳殼(麩炒)、枳實、厚朴(姜炙)、六神曲(麩炒)、麥芽(炒)、山楂、香附(醋炙)、茯苓、法半夏。
健胃消食。用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6g*12袋,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方法四:按摩手法
1、揉二人上馬15分鐘+補脾15分鐘+平肝5分鐘+四縫穴
如果腹脹嚴重,加推大四橫紋10分鐘,有痰,加運八卦10分鐘
2、腹痛明顯者改用揉外勞宮15分鐘+補脾15分鐘+平肝5分鐘+四縫穴
當然也可以服用“黃精黑芝麻丸”,潤腸通便,降肺火,滋養腎陰,超過一歲的孩子都可以吃,不僅如此,還能有助於生長髮育,智力開發,吃的時間越長越好,好處自現。也可以搭配“啟脾養胃膏”,消積化食助消化,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