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能量0011
-
2 # 我一知半解
你說的社會化,我可以理解成孩子對於現實社會有了自己的瞭解,那麼這個瞭解需不需要呢?人生價值觀取經於生活帶我們的體驗,而不能透過書本洗腦,而且你也洗不來,人們步入社會還是會重新建立自己的人格。當然有少部分人會失去那種知覺,最後生病。
-
3 # LaoHuang188
最近,在瀏覽一些幼兒教育論壇時,發現有一個話題討論很熱烈,說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學會用食物玩具去“巴結”老師,或者去討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師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一些家長對幼兒的這種“社會化”行為既好笑又擔憂。好笑的是孩子竟然這麼會耍“小聰明”,擔憂的是孩子的這種“社會化”的行為是否有利於其成長?一些參與討論的“準專家型”的家長認為,幼兒在幼兒園裡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討好”行為,一方面是其受社會影響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體現。這是一個自然的現實,家長們大可不必緊張。有著一線幼教實踐經驗的專家認為,幼兒行為過早“社會化”,大背景是社會環境,關鍵因素在於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這種社會化的行為對幼兒的成長有著諸多不利:一是不利於幼兒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過早讓孩子接觸社會行為,會讓孩子的人生觀過早染上“金錢至上”的色彩,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二是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正常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幼兒交往的過早“社會化”,無助於引導孩子學習掌握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過於功利化的社會交往,有其客觀存在的一面,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負面作用可能更大,不對孩子的“功利”交往方式進行及時糾正,將不利於其成長。如何引導幼兒有學習交往走上一個正途,專家認為,應該多方面下手,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導作用:家長首先要以身做則,在家庭教育中正確引導孩子的言行。的確,幼兒在幼兒園的“行賄討好”行為有社會影響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著更為關鍵的推波助瀾作用,一些家長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以社會陰暗的一面說事,或者在日常家庭行為中毫不忌諱地進行“厚黑”行為,這也直接影響了幼兒的行為判斷標準。因而,家長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避“功利”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現,另一方面則更要以正確的言行來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社會交往意識。其次,要注重家園共育的作用,如發現幼兒“功利”交往行為有強化的趨勢,家長一定要注意和老師相互配合,要注重幼兒園正規教育。有的時候,老師的教育比家長的苦口婆心的說教更為有效。只有家園共同下功夫,才能幫助幼兒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社會交往觀。怎樣教育孩子樹立人生觀價值觀?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是其自由,但我們都希望孩子的三觀與自己一致。畢竟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就會決定你會和誰在一起,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那麼怎樣幫孩子樹立我們認為正確的三觀呢?三觀指的是對事情的態度。雖然我們所認為的正確的態度未必是絕對的正確,但我們仍然希望一家人對同一件事保持態度一致。想幫助孩子樹立起我們認為正確的三觀就要在孩子面前經常表達我們對各事的態度,多與孩子交流。給孩子推薦我們認同的書籍。書籍是傳播思想最重要的工具,是人類思想的精華,讀好書就是與人類最主流的價值觀對話。讓孩子讀好書也是在幫助孩子樹立主流的價值觀。孩子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那麼就應該讓孩子與好孩子做朋友,互相增益。想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讓孩子接近更好的人。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很長,那麼讓孩子上一個校風良好、校友優秀的學校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就很有必要了。在家庭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量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吧!想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父母要以身作則。希望孩子對父母誠實,父母自身就要做到對孩子誠實;希望孩子上進,父母自身就要上進。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不管怎樣努力塑造孩子的三觀,都不可能讓孩子成為自己完美的複製品。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的靈魂,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不可能與父母三觀完全一致。父母要做的只是幫助孩子樹立好的對人對事對物的態度,當孩子堅持自己的做法時,只要對他自己和他人無傷害,還是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處理方式。
回覆列表
手機對中小學生帶危害,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法國等一些西方國家都開始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了!中國還在等什麼?學校裡學生還是單純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