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孟掌櫃vlog

    1982年11月18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簡明電訊:“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旨準木印璽,最近在南京文物普查中發現。”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史學界和新聞界的轟動。

    據史料記載,天王洪秀全共有三枚印璽:金璽、玉璽與木璽。1864年湘軍攻克天京之後,金璽、玉璽被作為戰利品送往北京。第二年金璽在清廷軍機處被內盜出宮,熔為金條。玉璽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但對這枚玉璽,學界一直存有真偽的爭議。因而流失在民間的木璽顯得彌足珍貴,一百多年來沒有人知曉它的下落。而今突然毫無徵兆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得不讓人歡欣鼓舞。

    天王洪秀全木璽在南京瞻園路173號“出土”,是由一位名叫張大仁的中學教師打掃衛生時發現的,筆者青少年時期就是瞻園路173號的住戶,就居住在“出土”木印璽的屋內,張大仁是筆者的大哥,所以筆者從大哥那裡得知了木印璽出現的前前後後。

    南京瞻園路173號原址在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的斜對面。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曾是東王楊秀清的王府所在地,天王木璽出現之後,經史學家考證,瞻園路173號是太平天國的“刷書衙”,即印書館,繁忙之時印刷工人達百餘名之多。太平天國頒佈了極其嚴格的書籍審查制度,所有書籍必須蓋上木印璽方可出版。

    瞻園路173號是粉牆小瓦木質結構的清代建築。這兒原是個私宅,後收為國有,變為經租房。20世紀50年代,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六口住進瞻園路173號第三進東廂房。東廂房有兩道門,入門一窄長橫向小院,屋內東西向為磚牆結構,木天花木地板,一道木板牆將屋一隔為二,裡屋方格玻璃推窗,外屋雕花木格窗,屋頂有一木鬥形天窗。

    1975年初夏,一連幾天南京城都在風雨中度過。那時我在插隊,聽大哥說,這一天夜晚雨越下越大,風雨中夾雜著電閃雷鳴,沒有夜生活,沒有電視娛樂的人們早早地上床就寢。突然一個炸雷,緊接著“轟”的一聲巨響,正在熟睡的大哥還沒有搞清狀況,只見東面的磚牆整個垮塌了。幸運的是,大哥的床緊貼著磚牆,而磚牆是往外倒去的,屋內人人平安。

    日後還是雨,房管部門暫時無法修繕。沒了牆,整個家暴露在外。大哥不敢怠慢,日夜堅守。閒暇之時,他突發奇想,將天花板打掃一番,免得今後從縫隙中落灰落臭蟲。於是找來木梯,小心翼翼地爬入天花板,將陳年的灰塵慢慢地清掃出來。當他清掃到天窗木鬥旁,發現了一隻方形的木疙瘩,上面的塵土足足積有半寸厚,朝下的一面還刻有字跡。

    他取下木疙瘩,原來是一枚大印。11.7釐米見方,2.4釐米厚,上刻雙鳳朝陽,邊飾五爪立龍,下為福山壽海,正方形雙框中正書“旨準”兩字。

    我們兄弟曾討論過“旨準”二字,認為一定與皇帝有關,但在那個“破四舊,立四新”的年代,人們對文物認知匱乏,只知道涉及帝王將相、封資修的東西,沒有一件好東西。因而這枚印璽被長期棄置雜亂的工具箱中,當地板腐壞的時候,它還臨時承擔過墊床腿的大任。值得慶幸的是這枚天王印璽完好無損地被保留下來,倘若是在“文革”初期,恐難逃紅衛兵抄家時的噩運。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玉璽

    1982年8月,南京市全面開展文物古蹟普查工作,各區也相應成立文物普查辦公室。雨花區文物普查辦公室因缺乏人手,擬從文教系統中抽調一名教師協助工作。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恰恰抽調了當時對文物知識不甚瞭解的我的大哥張大仁。

    同年11月初,有位市民拿了一枚印章來到文物普查辦公室,尋求鑑定。文物鑑定人員仔細辨別後,說:“這是一枚古代印章,有收藏價值。”

    “這也有收藏價值?我家裡有一枚,比這大了許多,上面還刻有‘旨準’二字呢。”大哥深有觸動地說。

    “真的假的?‘旨準’可是皇家印璽呀!”

    大哥隨即趕回家中,翻騰出印璽。此時的印璽長期“窩居”在工具箱內,早已沾滿灰垢。於是,他認真地洗刷了一番,呈給文物辦公室。

    經鑑定,這果然不是一枚普通的印章,這是一枚太平天國天王印璽!文物界轟動了,訊息很快傳到北京,年逾八旬的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老先生趕到南京。當他看到這枚被洗刷過的印璽時先吃了一驚,而後又開心地笑了,因為他看見了沒有洗刷掉的印泥。正是憑著殘留在角落的印泥,才鑑定出這枚印璽已經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

    物以稀為貴,歷史研究價值無可估量!

  • 2 # 何時飛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或者說是天意最終以全敗為終,但是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瞬間將永遠無法磨去,引發我們探索歷史,懲前避後,展望未來。洪秀全木璽當然有無可估量歷史研究價值,文物價值,等。以本人愚見,在未來某個時期這枚木璽將隨市場認知度,追逐度增加不斷提升其文物的自身價值,1000萬到一個億,即一個小目標還是很有可能的。當然文物品像還是重要的環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釋一下《涼州詞》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