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鐵閒話

    1,軸心國作為一個同盟,同盟存在的基礎是為了各成員國團結起來,以保障或者說獲得更多利益,軸心國同盟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存在的一個集合,而美國自身對於這種集合能夠帶給自身的利益並不看好作為以金融大鱷主導外交的強國,更看重的是經濟利益所在。沒有加入陣營,對於美國來說,可以自由的開展自身的軍事買賣,當然這種買賣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但售賣軍事武器卻能夠帶來巨大的利益,置身同盟之外,可以作為中間商,在武器這塊灰色地帶,盡情享受戰爭帶來的紅利。如果看過尼古拉斯*凱奇演的《槍王之王》這部電影就知道,不管是哪個國家,武器售賣帶來的利潤都是非常可觀的,而美國作為武器出售大國,這就更不可能錯失良機。

    2,當時的美國自身發展本國經濟,美國需要的更多是把控本國的經濟形勢,加入陣營對於美國在當時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美國經濟當時處於恢復發展期,需要更多的發展時間。而且美國作為新興的國家,有著勃勃雄心,希望大力發展趕超當時的經濟強國,而遠在大洋一邊的事,美國根本無心過多關注。而美國這一策略也確實對本國經濟發展起了非常大的幫助。

  • 2 # 漫天下

    如果軸心國優勢更大,美國就會加入。當然日本不能偷襲珍珠港。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一直明面上沒有動靜。但是背地裡接收了許多逃亡的科學家,研發武器,比如核武器。同時不斷髮戰爭財。兩邊都發的那種財。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才正式對軸心國宣戰。所以其實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伺機而動。

    如果軸心國快要勝利,美國就會加入軸心國。美國就是想分一杯羹。或者是漁翁得利。

    所以不是沒加入軸心國陣營,而是軸心國陣營沒有勝算。美國始終會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3 # 津城沐雨

    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從國家安全和利益出發的,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美國都是如此。

    第一,直接促使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而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的,是德國和對美洲大陸擴張的野心地圖和日本突襲珍珠港。

    第二,英國向美國大規模貸款,如果英國最後被消滅,或者美國加入軸心國陣營,還款將無從談起,必然會損害美國的利益。

    第三,經濟大危機時,羅斯福上臺後採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避免了透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注意力醫治國內危機的辦法,遏制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思想的膨脹,使美國國民思想更偏向於自由和民主,而不是對外擴張。

    第四,隨著戰爭的發展,當時德國已經稱霸和佔領歐洲大陸,英國憑藉海峽之險苦苦支撐,實力大減,蘇聯也被德國逼到莫斯科。在亞洲,日本積極擴張,在太平洋成為美國的威脅,世界上法西斯力量強盛,威脅美國的安全,美國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需要採取力量均衡的外交戰略,支援反法西斯力量,不可能加入軸心國集團。

    第五,日本佔領中國東北華北和華東華南大部,威脅東南亞,嚴重損害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美日矛盾加劇;德國潛艇頻頻擊落英美商船,損害了美國利益,美國與德日有利益衝突,不可能加入軸心國。

    第六,在當時,美國是一個相對民主和自由的國家,出於道義上來考慮,美國也不可能加入喪心病狂的德日法西斯主義陣營。

  • 4 # 利刃號

    近期總能被美國各類決策的新聞刷屏,且其金融政策一出,中日韓便發表宣告:維護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只想說當前的形勢下,國家關係確實是撲簌迷離呀,特別是美日關係,更是如此,追憶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並沒有加入法西斯陣營,也是因為日本呀。

    其實,二戰的爆發,軸心國的目的還是尋求對外擴張,特別是日本是個土地稀少,自然災害頻繁,資源匱乏的國家,對外擴張必須要向美尋求軍火資源;而美國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雖然爆發了經濟危機,給美國的資本主義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是美國的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都相對廣闊,而且資源豐富,並不需要戰爭來緩解經濟蕭條,而且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也決定了美國不可能輕易發動戰爭或捲入戰爭。

    (美國加入同盟國決定了軸心國的失敗)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國家利益決定並高於一切!這是不變的原則,已經成為經濟上的世界霸主的美國自然遵守,所以在1941年以前,美國一直是製造武器、出售武器,大發戰爭財!羅斯福總統僅僅是出臺了支援英國的政策就被國內輿論抨擊,不得不推出《租借法案》來間接支援英國。

    如果不是日本的頻繁擴張侵犯到以美國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既得利益,而美國採取了限制日本戰略資源出口的措施,日本為奪取東南亞的資源和掌控太平洋地區的勢力,便於1941年轟炸美國珍珠港,嚴重損害了美國利益,使美國海軍顏面掃地,或許美國會長期與日本合作,並可能在後期也加入到二戰的同盟國中。

    所以說二戰中美國沒有加入法西斯國家陣營,還得歸功於日本。

    二戰美軍的主要將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殖條件一般的池塘,小龍蝦脫殼後有多少成活率?